下一篇4  
2007年11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1月份贵州、河南重特大瓦斯事故引起广泛关注
国家要求严把瓦斯等级鉴定关


  十一月,瓦斯在肆虐

  十一月,瓦斯事故接连发生,给我国安全生产蒙上了一层阴影。

  2007年11月8日14时10分,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群力煤矿二采区中部临时水仓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约500吨,突出瓦斯量约4.9万立方米。该事故共造成35人死亡,7人受伤。

  2007年11月12日3时2分,河南省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矿综采工作面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约2243吨,突出瓦斯量约4.75万立方米。该事故共造成12人死亡。

  防瓦斯突出设备成了摆设

  这两起事故让人感到痛心,有关人士也发现,这两个矿井都存在一个问题,都装备了瓦斯安全检测系统,但是系统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群力煤矿属于民营煤矿,而且被鉴定为高瓦斯矿井,所以他们投资安装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且与全县的安全网络联网。但是该矿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过瓦斯突出事故,却并没有按照瓦斯突出进行处理,没有采取“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没有进行瓦斯抽放。这就使得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成了摆设,再加上该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没有形成完善的生产系统就布置工作面,“剃头下山”开采。发生突出的临时水仓无设计施工。重生产、轻安全。从而造成35人死亡的悲剧。

  河南省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矿是国有重点矿,也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同样装备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瓦斯抽放系统。可是因为采面煤层赋存异常,突出部位倾角发生变化且煤层较厚,形成了局部向斜构造,压力大、应力集中;再加上工作面采长较长,两巷本煤层抽放钻孔和底板巷抽放钻孔不能控制全部采长,尽管采取了煤壁浅孔抽放的补充措施,但效果不好,最终导致了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

  严把瓦斯等级鉴定落实防突措施

  瓦斯突出对于高瓦斯或者是瓦斯突出矿井来说,是无法避免的一个现实问题,所以必须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并要监督措施的落实,不能把措施束之高阁。国家安监总局在针对这两起事故发布的通知中指出,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瓦斯等级鉴定工作的管理,对已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或与突出矿井相邻的矿井,必须限期进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未鉴定之前,要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管理,落实技术管理措施;对经鉴定新升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要按照规定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完善井下防爆设施设备,制定“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除了瓦斯等级的鉴定工作之外,有关业内人士还指出,鉴定工作属于政府管理工作的范围,作为煤矿企业,则必须认真落实防突措施和防突安全责任,建立防突专业机构,制定防突技术方案,配备防突检测设备和防突专业人员。加强矿井地质测量工作,掌握矿井瓦斯地质变化情况、瓦斯赋存和涌出的变化规律,及时制定和实施各种防范措施。对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瓦斯监测设施不完善、不健全,防突措施不落实的矿井要停产整顿,确保瓦斯管理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严格隐患排查加强采掘现场管理

  从贵州纳雍县群力煤矿瓦斯事故中可以发现,尽管已经有了政府组建的瓦斯监测监控网络,但是因为缺乏监管或者是监管落实不力,导致已有设施成了摆设难以发挥作用。所以有关人士建议,地方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各煤矿企业要深刻吸取上述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认真组织各类煤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企业要加强自查自纠,落实责任。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严格执法,把突出矿井的隐患排查作为重点。 

  工作现场的混乱也是纳雍县群力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这样的原因在有的煤矿企业中也存在,业内的专家认为,作为危险等级比较高的行业,必须重视工作现场的管理,采掘作业面、硐室、水仓等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组织施工,严禁无设计组织施工。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不能“剃头下山”开采。要对每个驻矿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驻矿安全员(特派员)必须是懂煤矿业务的人员,不合格的必须立即调换。 (董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