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仁啊,别走了,已经没火车票了,留下来过年吧,广东也是你的家。”
“兄弟,今天是年三十,老婆孩子都在家里等着我过年呢,说什么今天也要走。”
“可真的没票了,你怎么走”
“没票?!我去火车站等!”
经过再三挽留,崔赞明还是没能留下周福仁。此刻的周福仁归心似箭,他心里所惦念的不只是辽宁老家的生意,还有温柔贤惠的妻子和刚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崔赞明陪着周福仁在火车站彻夜等候,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那一刻,周福仁很幸运地拿到一张别人刚刚退下来的火车票。没等来得及与崔赞明好好告别,周福仁便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看着他的背影,崔赞明知道周福仁身上所背负的压力和责任。而周福仁也在心里默默感激着这位南方的朋友,打心底叫了他一声:好哥们儿!
那年春节的火车票非常紧张,正值二十几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大跨步向前发展的年代,很多人都经商下海。周福仁也是如此,从一个小山村的生产队队长,到当时的建材“黑马”,像许多人一样,他也开始南下淘金。然而谁都没想到,他一淘就淘成了辽宁首富,淘成了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的董事长。而崔赞明,一个做食品起家的广东人,有着南方商人的缜密和精明,当他与周福仁第一次合作的时候,他就在心里暗暗佩服着这个东北年轻人的胆量与魄力。
两个意气风发、满怀激情的青年,怀揣着各自的伟大理想,如同两块炽热的钢铁,撞击到了一起,擦出了耀眼的火花。他们在生意场上互帮互助,携手共进,共同发展;而私下里,他们的友谊有如钢铁坚不可摧。谁会想到,这段友谊从建立之日起,经过二十八的风雨历程,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现如今的两位商业精英,一位是辽宁首富,一位是广东地区农资大腕,都已经两鬓斑白,但两人再次相见对视的时候都激动不已,还像当年那样,互拍着肩膀,从心底互相呼唤着对方——“兄弟”。
十年前,周福仁的西洋集团开始进军肥料市场,在辽宁的黑山投资兴建了西洋史上第一座复合肥厂,这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复合肥厂。凭借周福仁精准的目光和踏实的脚步,西洋复合肥的美名传遍了中国的神州大地。为了供应南方市场,周福仁又于2000年4月在贵州息烽开办第二家复合肥厂——全国最大的硫基复合肥生产厂。也正是因为这次机会,周福仁与崔赞明继二十几年后再次合作——周福仁将全国最为重要的广东市场交给崔赞明来管理,他已经成为一名特殊的农资经销商。
“把广东市场交给老崔来管理,我塌实。”——周福仁如是说。
广东,这个肥料市场不分淡旺季的黄金地区,各大品牌盘踞、种种小品牌林立,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变幻莫测、残酷无情。崔赞明带领着几名西洋销售精英在这片战场上摸爬滚打。用他自己的话说:为西洋做事,已经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利益层面,与周福仁二十八年真挚的友谊,才是动力的源泉。
崔赞明在竭尽全力为西洋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憧憬是美好的,但过程是曲折的。由于贵州境内的铁路运输不是很便利,使得广东市场的产品不能及时到达,大大影响了销售工作。崔赞明时常要到贵州亲自督促运输,这个上了年纪的“小老头”发起火来谁都要畏惧三分,有时他到了贵州很多人都要悄悄躲开,因为他的原则与立场很坚定——说一不二。
说到这,崔赞明笑了,他说:“说一不二”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成功要素。周福仁之所以能做到今天的成绩,也是有他自己的原则。在生意上,一分一厘的利润也要按照合同执行,在做人上,答应的事情就要去尽力完成,在友情上,更要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准备。
二十八年前意气风发的小伙子现在都已过天命之年,膝下子女都已成材,他们将这段友谊带给了下一代,周福仁的儿子在香港做进出口贸易,每次路过广东都会去拜访崔赞明一家,通常要住上一宿。他与崔赞明的儿子仿佛年纪,俩人有如亲兄弟般亲密无间。崔赞明看到他们的下一代像极了当年他与周福仁,回忆往事之余,欣慰的自言自语道:延续友谊!
看到了周、崔二人的友谊,让人情不自禁想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因此而疏远,反而联系越来越密切。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这种崇高的革命友谊,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伟人的友谊值得永远称赞,更值得后人永远学习和效仿。实际上,周、崔之间的友谊也在农资圈内传为佳话,引来无数艳羡的目光……
友谊是什么?如果说友谊是一棵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记者手记: 歌颂友谊的诗句人们百听不厌,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何逊的“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百年来,人们念着它们,受着它们的感染,演绎着一幕幕动人的篇章。崔赞明与周福仁便是如此,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友谊”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