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深山沟里的板栗合作社

张曹保 孟令彪

  金秋九月,晴空万里,我们怀着与天气一样的好心情驱车西上太行山,来到了河北省赞皇县深山区嶂石岩乡三六沟村。

  这个山村共有295户,916口人,分散在15个小山庄上,总面积12.4平方公里,山大沟深耕地少,人均只有二分田,而却有山场20亩,且林木茂盛,全境植被覆盖率高达61%。

  村支部书记、三六沟板栗专业合作社社长贾振书接待了我们。他说,“我们这山里种粮食不行,却非常适合板栗生长,20年前就发展了板栗树。不过,由于高山深沟,交通不便,外面客商进不来,本地山货运不出去,老百姓收入增长不了;另外,村民只懂传统办法,没有新技术,品种也落后,所以一直形成不了规模;再加上有一些事情,比如新技术的传播、物资的购买等等,没有人来统一组织,都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和经营,无法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直到县供销社来人帮助成立了合作社才改变了面貌。”

  “根据中央和省里精神,为了能有组织地带领大伙一起致富,在县供销社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8月,我们成立了板栗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100多户,占三分之一的农户。针对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合作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为社员提供服务:产前统一采购肥料、农药和帮助提供种植技术,产中帮助农民加强管理,产后为农民联系客户找销路。”

  小山庄上的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都是花草树木,远远看去就是一座座小花园。在贾社长的带领下,沿着硬化路面,我们走进了一家村院,正好赶上有3位老人在剥板栗。这户农家只有老汉一口人,果粮兼种,560多棵果树,今年产板栗400斤,按平均售价4.00元计,板栗收入1600元,核桃能卖400元。

  “没啥费用,自己上的农家肥。就是自己年纪大了,剥板栗时需要雇人。”老汉说。老汉指了指正在干活的两位老人说,“他俩我一天每人给25元工钱,这算是支出了,公路修好后,收购板栗的开车到家门口来收,可方便了。”

  胡喜春,73岁,老党员,板栗专业合作社会员。老俩口一起过日子,身体都很结实。胡喜春老人当过林业队长,种果树已经20多年了。他家大约有1000多棵。今年老俩口板栗可收入5000元;核桃收入4000元;30多棵柿子树还能收入近千元。去掉肥料300元,胡喜春一家今年可收入9000多元。

  我们走进胡喜春老人家,很简朴。一台电视,桌上有好几本合作社赠送的果树技术方面的书,是他学习技术用的。

  老俩口听支书说我们是从北京来的,那热情劲无以言表,拿出刚晒好的自家板栗和核桃让我们尝尝鲜。今年他家的核桃每斤卖到8.00元钱。

  记者问胡喜春老人,肥料怎样买,果子怎么卖时,“肥料是合作社统一运回来的,根本不用我们操心。”老人说。同时,老人家用手指了指贾支书,“他带人搞的。合作社还帮我们找客户,联系销售,每年都有人上门收购。”“每年合作社都从市里给我们请专家讲课,搞各种服务。合作社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村上贾社长立有大功。”

  原村主任池丙金的老伴告诉记者,家有5间砖房,儿子在华北制药上班,在市里有房子,姑娘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旅行社工作。现在就老俩口在这儿。“我们家有1700多棵树,今年仅板栗一项就可收入1.6万多元。”她说。“这还不是最多的,最多的一户可收入近2万元。”

  我们走访时,正好遇见一个收购板栗的客商。他来自盛产“京东板栗” 的遵化市,那里的板栗都出口日本。

  “我们是贾支书引来的。去年在这里收购青皮核桃12万斤,收购额14万元。今年已收购板栗20吨,打算收购150吨,价格在每斤3.80-4.15元。”这位客商说。

  我们问:“你们那里不是有板栗吗?为什么还来这里收呢?”他们说:“遵化那里货源不足,哪里有货我们就到哪里收!再者我们和贾支书是老朋友了,和这里的板栗合作社合作了好几年,这里的板栗货好,明年还来收!”

  据了解,现在,三六沟村共有果树33万株,其中板栗树22万株,其中结果树1.2万株,产量60万斤;优质核桃树5.5万株,其中结果树3.5万株,产量10万斤;柿子树6.5万株,其中结果树4万株,产量10万斤;人均果树360株,其中人均板栗树200株,果品收入人均近1500元;其中板栗收入人均1000元;70%—80%的人家都装上了电视、电话。

  采访中,县供销社监事会主任王立军(时任嶂石岩乡乡长)向我们介绍说:老贾是老高三,当过教师,成立了一个自任社长的诗社。他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编成了村民通俗易懂的诗话写在了全村的墙上,开始时是直接写在墙上的,后来就用喷绘制好挂在墙上。

  进村走访时,大街小巷,首先映入我们的眼帘就是这些诗话。街头诗便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果品质量全优化,科技管理要当先;

  有树有水又有电,条条道路通果园;

  退耕还林多重要,树上树下都是钱;

  保护生态搞旅游,秀美山川好家园。

  招来游客都说好,家家户户都挣钱;

  路面硬化街整齐,村村处处是花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