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南涧烟草正阔步前进


  本报讯   时至初冬,云南南涧县各烟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烟农们忙于建水窖、修管网、盖烤房、筑库塘……尤其是来到宝华镇、拥翠乡、乐秋乡、南涧镇的几个烤烟大村,烟农谈论最多是的烤烟,张家种烟收入多少,李家明年还想多种一点,他们边劳作边谈论。从他们面容上,足可以看出他们对烟叶生产前景充满信心和对丰收的渴望。在和烟农们交谈中,他们都说“种烟有底、钱来得整、又比较稳定”,特别是近年国家“红大”补贴提高,烟水等扶持政策好,加之党委、政府的重视,烟草部门的服务到位。因此,种烟是一条比较捷径的致富路子。

  举全力培植,烤烟形成支柱产业

  南涧县自然资源匮乏,县乡财政收入、烟农收入的大头主要来源于烤烟。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对烟叶产业培植非常重视,举全县之力培植烤烟支柱产业,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工作机制:行政部门和烟草部门有机结合,明确分工。行政部门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烟草部门负责科技措施的推广服务落实。“各持一把号,同吹一个调”地抓好烤烟生产工作。在具体工作布置安排上,将烟叶生产作为工作的重点,每年以政府1号文件的方式安排部署全年的烤烟生产工作。坚持建立以粮烟为主的农业耕作制度,其它产业尽可能“让路”服从和服务于烟叶生产。较为良好的烤烟生产环境,使烤烟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

  精益求精,打造“红大”特色烟叶品牌

  烤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又是市场经济下实行计划种植,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90年代初,南涧县委、政府结合县情,经过大量调研,审时度势并认真研究分析,一致认为只有继续稳定和巩固红大种植,才能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占据市场,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目的。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经过烟草部门和广大烟农的共同努力,通过产、研、企携手合作开发,南涧走出了一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红花大金元”的科技兴烟之路。目前,南涧红大的种植规模居国内领先,最近连续8年,南涧红大种植比例均在90%以上。因所产烟叶外观质量好,内在化学成分协调,具有典型的清香型风格,卷烟工业配伍性好,深受众多卷烟厂家的青睐。南涧,被有关专家称之为“烤烟生产的宝库,红花大金元生产的一面旗帜”。

  烟农增收显效益

  在1998-1999年国家局组织的全国烟叶质量普查鉴定中,“中桔三”被鉴定为典型的清香型,评吸得分为81.94分,居全国468份样品之首。2001年云南省列示范乡田间生产检查和内在化学成分化验,获全省38个县第一名;2002年田间生产检查获42个县第一名。1999-2001年被评为全国烟叶工作先进县,2001年至2004年连续4年被评为云南省烟叶工作先进县。最近3年,南涧县烟农总收入均在亿元以上,特别是2007年,收购总值即支付烟款1.0613亿元,是执行国家“双控”政策以来的最高产值年,在收购计划与2006年相同的情况下,产值比上年增长了778.21万元,户均产值(卖烟款)6200元,比上年增收了700元;预计烟农总收入要达1.3亿元左右(含红大补贴),户均烟农收入7552.33元,比2006年平均增收667.97元;每公斤平均单价比去年高出0.88元,实现烟叶税2334.88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70.89万元;上、中、下等烟合格率分别为78.7%、83.6%、86.6%,综合合格率为81.4%。

  2007年,南涧15万余担“红大”烟被列入红塔集团优质原料差异化生产,在资金、技术上给予了扶持,南涧烤烟生产走上了工业反哺农业、“田间”围绕“车间”生产的规范化轨道。(熊发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