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七死八活九翻身”,北京的第三季度的烟市,刚好经历从淡季到旺季的转折。到了九月,北京的天气有些冷。气象台把北京去年和今年同期的气候对比说:北京今年的春天比较长,但是秋天的气温较同期最低。九月应该是一个欢庆的季节,因为九月意味着丰收。然而物价飞涨,股价下跌,空气里弥漫着逼人的寒气。
据央行统计: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9%,涨幅比上月高0.7个百分点。深圳已经连续20个月同比涨幅超过10%,其中9月份为20.5%;北京连续17个月同比涨幅超过8%,9月份达到13.3%。
国家统计局方面有消息说,8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8%。其中,采掘工业上涨1.4%,原料工业上涨3.9%,加工工业上涨1.5%。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6%,衣着类上涨1.2%,一般日用品类上涨1.8%,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5%。
据一些证券机构营业部的调查,从今年5月份以后进入股市的投资者很多都没有赚钱。
那么北京的烟市如何呢?和前面两个季度相比,有没有许多的变化。
高档烟:跟上基金的步伐
自五月之后,股市大盘指数虽然上扬,但是实际个股却一直处于下跌的趋势。和股市的血雨腥风相比,基金似乎要温和得多。基金的上扬也是碎步无声的,即使下跌也是悄悄的往下倾斜,让人感觉不到疼痒。因此许多股民从股市中集体叛逃,他们纷纷把资金改投基金。如果说上个季度,可以称为炒股季节,那么第三季度,则是属于基金时代。
在烟市的街头巷尾,可以瞅见生意散淡的老板们围在一起,一边手里弹着烟灰,一边聊着基金的走势。当夜晚降临,随着下班的人潮,热闹的烟店里,买烟的顾客们的话题,依然离不开股市和基金。
对于高档烟来说,第三季度的销售走势有些和基金相似,稳定且有些微微上扬。
在本季度进入高档烟的品牌依然是中华、小熊猫、芙蓉王、玉溪和苏烟,在本季13次排名中,只有中华守住了13次的上榜纪录。或许是吸取上个季度的教训,中华在这个季度的表现和上季度相比,有些起色。上个季度,中华只有6次排第一的位置,甚至还有三次被挤到第三的位置。在本季度,中华有7次排名第一,其它6次则停留在排名第二的位置。
芙蓉王和玉溪都有冲击高档烟排名第一的纪录,但是在本季,芙蓉王有5次冲击成功,5次占有排名第一的位置;玉溪也不甘落后,虽然冲击第一的力量很足,毕竟有些年轻气盛,只有1次荣登高档烟排名第一。
在高档烟本季13次排名中,芙蓉王有2次落榜。其中,2次进入排名第二,4次进入排名第三的位置;和芙蓉王相比,玉溪有5次落榜,其中,2次进入排名第二,5次进入排名第三。和上个季度相比,芙蓉王本季上榜的次数增多,而玉溪上榜的次数和上季相同。这表明除了中华之外,芙蓉王、玉溪都加强了对市场的攻占力度。
小熊猫和苏烟这两个品牌虽然也进入高档烟排名,但是和前面三个品牌相比,其表现确实有一段差距。尤其是小熊猫,只有一次上榜,进入排名第二的位置;而苏烟有6次上榜纪录,但是却没有冲击排名第一,只有2次进入排名第二,4次进入排名第三。
通过前三个季度的高档烟排名,可以看出高档烟在第四季度走势。中华宝刀不老,芙蓉王不肯罢休,而玉溪则顺流而上。小熊猫和苏烟如果没有后力量跟上,估计将被前面三个品牌远远甩在市场的后面。
中档烟:洗尽铅华才见金
本刊在分析上个季度中档烟排名时,用了大浪淘沙这个词。在本季中档烟排名中,进入排名品牌数目进一步缩水,由上个季度的17个,缩小为本季度的15个。上个季度中档烟17个上榜品牌分别是红塔山、云烟、中南海、白沙、小熊猫、玉溪、利群、七匹狼、红河、红双喜、红金龙、大红鹰、黄鹤楼、红山茶、五叶神、黄果树、国宾和一支笔。本季进入中档烟排名的是红塔山、云烟、中南海、白沙、小熊猫、玉溪、利群、七匹狼、红双喜、红金龙、大红鹰、黄鹤楼、五叶神、双叶和南京。其中双叶和南京这两个品牌表现比较飘忽,在中档烟排名中几进几出,反反复复。
上个季度入榜而在本季落榜的几个品牌是红山茶、红河、黄果树、国宾和一支笔。这五个品牌的落榜让人有些意外,因为这些品牌不仅属于知名品牌,而且曾经在全国市场的占有份额中领风骚之先。但是在本季之中,它们竟然没有一次入榜。换一句话来说,在本刊的随机调查过程中,北京的零售户对这些品牌失去了推荐的热情,确实值得厂家关注。
我们分析可以看出,这次进入中档烟排名的品牌,如果把和高档烟有重叠的玉溪和小熊猫排除,再把地产烟中南海拿掉,实际上剩下的只有12个品牌。这12个品牌中,表现强劲的依然是红塔山、云烟那几个品牌。所谓洗尽铅华才是真,这12个品牌几经市场淘洗,从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不能不说其品牌有着不可抗拒的实力。
红塔山在中档烟13次排名中,有13次上榜,而且一直稳居排名第一。进入中档烟排名第二的品牌有玉溪、云烟、小熊猫和中南海。其中,玉溪在中档烟占据第二的位置有6次,占据排名第三的位置有4次;云烟虽然只有一次进入排名第二和第三,但是云烟基本上稳稳地守住了排名第四的位置;小熊猫和玉溪一样,基本上是分别抢占排名第二、第三和第四的位置;中南海作为北京地产烟,除了偶尔出现在排名第二之外,基本上是盘踞在排名第三的位置上没有动。
从综合排名来看,中档烟排名的前三名仍然是云南产烟,可以这样说,在北京中档烟市场上,云南烟有着不可抵御的品牌垄断能力。
不可忽视的是一批具有强大市场营销能力的品牌进入,让北京市场上的中档烟充满新鲜气息。一些快速成长的品牌如利群和七匹狼,以稳健的步伐一步一步从1次进入排名,到多次进入排名,而且排名的次序也逐渐靠前。从2006年到2007年,这两个品牌尤其是七匹狼,在北京市场中档烟排名榜上,从来没有落过榜。无论是淡季还是旺季,表现相当沉稳。
特别要提到的是湖南的白沙和云南的红河,从本刊做阿文排行榜开始,曾经一度是中档烟排名前5名的品牌。如今,中档烟排行榜中已经看不到红河的影子,而白沙也由比较强势的品牌,落至排名第六、第七的位置。本季13次排名中,白沙只有7次进入排行榜。
本季中档烟的表现,就像洗尽铅华的少妇,成熟并逐渐现出本色。经过一轮一轮的竞争,一轮一轮的市场淘洗,能够沉淀下来的品牌,因此显得尤为珍贵。
低档烟:北京地产烟受宠
上个季度低档烟进入排行榜的品牌有18个,它们是红梅、都宝、黄果树、红河、白沙 、北京、中南海、红山茶、 金桥、大前门、哈德门、 双叶、 将军、南京、红金龙、黄鹤楼、红双喜、七匹狼。本季度进入低档烟排行榜的品牌降为16个,其中哈德门、红金龙、黄鹤楼、红双喜四个品牌落榜,黄金叶、大丰收重新上榜。
随着烟草行业对卷烟品牌的整合,保留下来而且为市场所接受的低档烟,在任何时候都成为了抢手货。去年一段时间,调价前的都宝一度稳坐本刊低档烟头把交椅。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梅、红河、白沙基本上把北京低档烟市场占领。这三个品牌在本季的排名中,13次排名都进入。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中档烟排行榜中看不到红河的影子,而白沙在中档烟的表现差强人意。但是红河和白沙在低档烟的排名仅次于红梅。换一个角度说,红河、白沙基本放弃中档烟市场,而专注于低档烟市场。
本季的七月,可谓是全年卷烟销售的低谷。如果说还有市场存在的话,就只能依靠低档烟支撑了。由于低档烟不是零售户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知名低档烟品牌确是巩固老客户,拉拢回头客的重要手段。对于北京的零售户来说,红梅、红河和白沙这些知名品牌,能帮助他们度过漫长的七月。
在低档烟排名中,除了红梅、红河、白沙、都宝位居前列外,排名靠前的还有中南海、北京和大前门。中南海11次上榜,大前门8次上榜,北京6次上榜。其中,中南海还有3次冲击排名第一的纪录,大前门有1次排名低档烟第二,而北京则一直守在排名第六的位置上。这主要因为七月是旅游的旺季,很多来京旅游的客人,回去的时候喜欢带一条具有北京特色的纪念品,或者商品回去。因此北京本地出产的卷烟,在这个季度反而会出现比较畅销的局面,这也是中南海、北京和大前门在本季低档烟排行榜上表现不俗的原因。
纵观本季高中低排行榜,如果说上个季度是从旺季走到淡季,那么这个季度恰好是从淡季到旺季。七月是一个处于谷底的转折线,按照股市的说法是跌停。从跌停到通往利好的过程中,本季排行榜可以窥探明年的销售格局,那些上榜品牌无疑将成为未来零售户追捧的对象。无论是中档烟还是低档烟,上榜品牌的数目越来越少,被零售户追捧的品牌越来越集中,零售户的销售倾向和烟草行业品牌整合思路恰好吻合。这是碰巧,还是必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