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国内籽棉价格逐渐回升,棉花后市价格将持续上涨的声音在业内凸显,在这种声音的驱使下,部分棉花企业“好了伤疤忘了疼”,出现前几年棉花企业普遍存在的“赌一把”心理,开始囤积棉花,以期后市大赚一把。
赌棉价的做法是棉花企业在当前逐渐理性的大市场环境中万万不可取的,已经有这种思想苗头的企业,应该趁早抛弃这样的想法,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两跤。
2005年皮棉收购价格较高,加上产需缺口较大,同目前一样,当时有些企业一厢情愿地认为棉花后市会涨,于是囤货赌行情。孰料市场没遂人愿,棉价不但没涨上去,反而还有小幅下跌,由于储存时间较长,成本进一步增加,很多棉商不但没赚,还亏了不少。而相反,凡是快进快出的加工经营企业都赚到了钱,经营根本不成问题,资金量也越滚越大。
时隔两年之后,如果还有棉花企业一见市场有风吹草动就盲目“押宝”,无异于走了回头路,这样的企业无疑很快就会遭到市场淘汰,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小棉花企业一般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资金流动性较强,资金和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于大型棉花企业和外棉企业来说都要小的多。囤棉一旦失误,很可能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企业老总们在做每个决定的时候都应该时刻记住:要想在棉花产业成为赢家,必须靠头脑而非运气。
近两年,市场信息极为透明,加之撮合、期货等不同棉花交易平台的出现大大压缩了棉花市场的波动范围,棉花经营企业理性分析各种市场信息才能打个漂亮仗。(杨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