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1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阳光信贷”温暖“三农”
——“魅力焦作”系列报道之五
樊道军

  今年5月9日的《焦作日报》上刊登了一封题目为《阳光信贷解民忧》的读者来信,信中说,在沁阳市王曲乡西王曲村,村民说起这里信用社实施的“阳光信贷”工程都很激动,哪家哪户搞养殖、种植或加工农产品,如果缺乏资金,只要找到信用社,信用社在调查落实后很快就会把贷款送到家里。

  这封信的作者叫张慧青,是沁阳市王曲乡西王曲村村民。随着她的娓娓道来,这封读者来信背后所发生的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清晰地展现在记者面前。

  2005年元月,张慧青与两个哥哥张魁天、张魁亮投资100多万元开办了一家面粉厂,机器设备安装调试完以后,正好临近春节,正是群众换面过年的高峰期,也是面粉厂生意的黄金期。可是兄妹三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掰着指头算算,光收购群众粮食的流动资金就得30万元。为了筹建这个面粉厂,兄妹三人不仅拿出了各自积蓄多年的全部家当,而且凡是能借的亲戚朋友全借遍了,上哪再去借这30万元呢?眼看春节一天天临近,如果再筹不到流动资金,不能早日开工,那就意味付出的心血将要白流,兄妹三人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筹莫展。

  “当时已经是腊月十五了,可钱还没有着落,把我们急得嘴上都起泡了,真是走投无路”,张慧青说。

  这时,眉头紧锁的大哥张魁天突然想起了什么,说:“我听别人说信用社正在搞‘阳光信贷’,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以申请贷款。不过,咱跟信用社没有打过交道,没有一个熟人,金额又这么大,信用社会贷给咱吗?”

  兄妹三人商量后决定由大哥出面到信用社去试试,张魁天犹犹豫豫地走进了信用社的大门,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朴实憨厚的农民,并耐心地听他倾诉自己的苦衷。

  听完老张的叙述,工作人员一点不敢怠慢,立即将情况向社主任做了汇报。

  信用社主任听了老张的情况,觉得他申请的贷款不仅金额大,而且时间非常紧,一点都不敢耽误,马上派信贷员对老张的面粉厂进行了实地调查。

  在摸清了面粉厂的真实情况后,鉴于金额较大,社主任和老张一起到联社向领导做了专题汇报,联社领导高度重视,指示信用社要按照“阳光信贷”的要求,抓紧办理,一定要尽快把贷款送到贷户手中,使面粉厂尽早开工。

  听到这个消息,小小的面粉厂当时就沸腾了,全厂的人都激动得又蹦又跳。老张说:“我们真是打心眼里感谢信用社,说‘农村信用社是咱们农民自己的银行’,真是不假,真是雪中送炭。”说这话的时候,老张的眼角分明闪烁着亮晶晶的东西。

  30万元贷款在两天之内如期到位,面粉厂的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老张兄妹喜上眉梢,逢人便夸信用社真是为咱老百姓办实事。为了表达对信用社的感激之情,老张兄妹想了好多办法:给信用社的同志们送几袋面粉,人家死活不收;请主任和信贷员吃顿饭,表表心意,人家每次都谢绝,怎么都请不到,每次都是工作完了就走;送个锦旗、感谢信吧,又觉得太俗气,不能表达心意。最后想来想去还是由妹妹张慧青给《焦作日报》写封信,表扬一下信用社的“阳光信贷”,也表表兄妹三人的感谢之情!

  现在,老张兄妹的面粉厂生意蒸蒸日上,一派兴旺景象。50多岁的老张走起路来像20多岁的小伙子精神;做起事来,腰板挺得直直的,显得底气十足。他说:“有信用社给我们做后盾,当靠山,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对此,我充满信心。”下一步他们还打算再上五种专利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像这样平凡的故事几乎时时都在百姓身边发生着,然而,正是这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托起了百姓的希望,铸就了信用社的辉煌。如今,沁阳市农村信用社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促农增收,始终当作自己的经营宗旨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投入。同时,为方便群众办理贷款手续,有效解决群众“贷款难”问题,他们在全市农村信用社推行了“限时办结,阳光操作”的“阳光信贷工程”,并向社会做出了公开服务承诺。特别是去年5月份以来,他们在全市17家信用社陆续建立了标准化的信贷服务大厅,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上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这些服务大厅的建立,不仅实现了与群众的零距离沟通,使群众享受到了“一站式”服务,而且杜绝了“暗箱操作”,增强了信贷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截止到今年10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通过信贷服务大厅共为广大客户办理贷款24800笔,累计发放贷款达30亿元。

  谈起这个故事,该市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韩大军也是淡淡地一笑。“这不过是我们信用社支农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而己”,他说,“近年来,我们沁阳市农村信用社在省联社、焦作市办和地方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宗旨,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为己任,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通过‘农村信用工程’和‘阳光信贷工程’的实施,努力净化农村信用环境,密切了同农民群众的关系。现在在我们沁阳,提起信用社,许多老百姓都能给你说上一、两段感人的故事。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也为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深感责任重大。今后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充实和丰富服务的形式和内涵,真正把‘两大工程’办成暖民心、解民忧的民心工程,使广大群众从中受益,增加收入,最终实现‘社农双赢’。”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