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场内焦点——借助社会组织 创新信用模式


本报记者 蔡靓 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11月3日在出席全国地方金融第十一次论坛时说,贷款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和农户发展的瓶颈,难贷款是金融业特别是地方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制约,要有效地连接贷款的供需双方,争取经济与金融双赢发展。

  在破解这个难题中,吴晓灵以湖北襄樊宜城市“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信贷”的模式为例,阐述如何借助社会组织平台,创新信用模式。

  宜城的信用社依托当地较好的行业协会,特别是粮油协会,该协会有100多个会员。信用社以行业协会为组织单元搭建了一个银行和协会的连接平台。信用社的贷款对象是粮油行业协会的会员,并由会员自愿交纳贷款担保金,共同承担联保责任,形成风险共担的联合担保体,然后农村信用社以贷款担保金为基数,按照1:4的放大比例向会员授信。

  贷款的期限是一年,行业协会进行内部的评议,对会员的经营状态进行评议并提交给信用社,信用社再进行集中的审查和授信,每年一次。会员可以在授信额度内随时根据需要办理贷款和还款手续。贷款的利率比照农信社的贷款利率标准执行,比一般的客户贷款利率低2.4—2.7个千分点。当贷款无法正常归还时,农信社从贷款担保金中直接扣收贷款本息,会员按交纳贷款担保金的相应比例承担担保责任,粮油协会向违约会员无限期追偿合法权益。

  吴晓灵指出,这样的模式具有三点可借鉴的意义,首先农户和小企业的发展要靠组织力量,专业生产合作社和民间商会是重要的组织形式。大工业不可能面对千家万户的小农户,金融机构也不可能去面对千家万户的小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只有农民,个体工商者,中小企业把自己组织起来,才能够在市场当中形成更大的竞争力。

  第二、金融机构应该参与市场组织的培育,建立市场组织自我约束、自我征信的机制,这也是拓展金融业务的重要渠道。

  第三、金融机构要牢牢树立服务经济、客户至上的理念。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尽管金融在组织现代社会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金融毕竟是第二性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金融,没有客户的资金,银行就没有资金配置的源泉,因此金融业首先要服务于经济,要帮助企业成长才能有持续地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