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11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外资“做多”中国纺织业

胡家源

  欧美“特保”风暴中陷入低潮的中国纺织业,现在悄然迎来一股“做多”力量。 

  7月,来自美国的国际纺织集团和来自德国的金融投资机构,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江浙一带——中国新兴针织产业的基地。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一位专家表示,由于纺织业及成衣业的原料来自针织业,在全球成衣纺织业向中国集聚的情况下,“针织业自然成为新一轮投资的热点”。

  上游资金饥渴

  7月27日,天虹纺织集团与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DEG)的信贷合作仪式正在进行。而早在一个月前,DEG就为该集团旗下的江苏徐州天虹时代纺织有限公司提供了900万美元的7年期贷款。

  一位与会业内人士指出,天虹是希望通过此次信贷合作,让地方银行相信自己的信誉和实力,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得到本地金融支持

  “一方面上游棉花、涤纶商家为缓解还贷、还息压力,要求棉纺企业必须货到款清;另一方面,下游坯布企业由于产品销售不畅,资金周转不灵,对纺企付款多以承兑、汇票为主。”江苏无锡一棉织企业老板说,这是目前大部分棉纺企业在资金方面遭遇的尴尬。

  中粮期货一行业分析师表示,有50%左右的大棉纺厂是货到全额付款,30%左右的棉纺厂家是首付50%—90%现款或承兑汇票,还有20%的棉纺厂受资金制约,一般先支付老关系户60%—80%的货款,其他的欠款等到资金回笼或几个月后支付。“主要原因是运转资金非常有限,企业抵御行情突变的能力较差,不得不尽量降低经营风险。”这位分析师说。

  事实上,由于担心银行及各项经营费用“秋后算账”, 大部分棉纺织上游企业翌年的采购和操作资金都比较紧张。

  “调查的近30家企业中,表示资金很紧张的占1/3以上,表示紧张的占1/3左右。”中国棉花信息网调查显示。

  外资乘虚而入

  棉纺企业资金紧张或许为外资大举进入提供了一个理由。

  7月13日,总投资近1亿美元的康龙纺织有限公司落户嘉兴经济开发区,由美国国际纺织集团(ITG)和香港永新集团的宇隆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这一项目,在业界掀起波澜。

  “此前,投资方美国ITG集团的老板威尔伯·罗斯很反对中国纺织品大量涌进美国市场,也很难理解我国出口纺织品价格会如此之低。”浙江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对中国纺织品市场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后,如今罗斯的态度已发生变化,认为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中心之一。

  在觊觎巨大的中国市场方面,欧盟无疑先行了一步。今年2月,中欧纺织联盟(CETA)已率先在上海成立中国办事处,该办事处受在德国注册的中欧纺织联盟股份有限公司直接领导,公司则由德国纺织及服装工业协会、瑞士纺织和服装工业协会、奥地利纺织工业协会共同出资成立。

  而另一组来自于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的消息也显示,在海外有投资的韩国纺织企业中有六成有意在华建厂或者寻求合资。

  “做多”背后显隐忧

  “去年固定投资过热之后的调控猛药,令纺织行业至今火势不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专家分析说。

  而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看来,国内历次针对纺织业的调控行动,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规避之下,最终控制住了内资企业,却让外资企业“乘虚而入”。

  今年4月1日,超过47家欧洲纺织企业访华,目的主要是与中国纺织企业商讨合作事宜。“我们正在帮助欧洲国家的纺织企业更好地来中国发展,包括在中国办合资企业、独立成立中国分公司、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加工厂、也包括把世界纺织行业前端的产品带到中国来推广。”CETA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李捷成表示。

  尽管中国目前仍处于宏观调控时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下降,但纺织行业仍保持了较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今年四五月份受宏观调控影响略有下降后,6月份又急剧上升。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认为,主要原因是“配额取消带来的良好预期激荡了投资者的热情”。

  “目前,中国纺织业的投资有过热趋势,而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生产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宇指出,国内纺织品最具竞争力的因素是成本,而行业投资过热,必然形成产能过剩,进而对原材料的需求旺盛,导致价格上涨。

  与此同时,新配额制的实行,正在限制不少纺企的出口数量,因此中国纺织业的产业链传导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滞阻,这也给外资“做多”再来很大隐忧。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