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看到城里人买东西方便、实惠,很眼热,没想到现在的小超市也开到了我们的家门口来了。”港口镇润发农家店开业后,村民阿添常来这里购物,他指着一排排整齐有序的货架和琳琅满目的商品,一边挑选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有一种城市居民逛超市的感觉,心情就是爽!”
如今,这种布局讲究、购物环境优越的农家店,不再成为城市或镇区繁华街道上的风景了。在广东省中山市,像润发农家店一样的放心店已建成51家。这些新型连锁农家店,开在了村头巷尾,覆盖多个镇的行政村,使成千上万的农民和外来员工受惠。他们足不出村,便可以在家门口的超市里购买到放心农资及日用商品。
中山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筑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的良好举措。相对于城市,由于行政村的商业流通起点低、规模小,虽然商业网点多,但档次参差不齐小商品贸易多以杂货店、农代店为主,只能满足村民购买油、盐、酱、醋及小食品的需求。其商业网点绝大多数是以个体、夫妻店为主,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下,市场监管相对薄弱,商品质量、食品安全也难以保证,且没有实现连锁经营,现代化程度相对偏弱,许多村民购物都要跑到城区或镇区较繁华的超市去。
2005年,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中山市坦背供销社自选商场成为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的首批试点企业。一年多来,市供销社加大支持力度,在市供销社系统原有的经营网点资源基础上,加大投入,积极改造,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稳步推进,从而全面开启了中山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该工程开展以来,供销社利用基层供销社原有的经营网络,从规划到布点,再到装修、开业,都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指导;中山市经贸局也多次到基层了解情况。2005年10月份,中山市供销社又制订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计划,一边探索一边规划,当年就开办了2家镇级农家店和一家村级农家店,并顺利地通过了省级验收。
2006年4月份,市供销联社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前一时期的经验,指出要进一步扩大成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再次创业。各基层供销社纷纷行动起来,依靠“老供销”品牌优势和网络优势,为中山市广大农民供应放心、安全、多样的商品。市供销联社的支持下,坦背供销社自选商场根据商务部《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所制订的标准,先后投入资金在市内11个镇区改造了20间农家店,经营面积近3000平方米,并新建了一间仓储面积为4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对各农家店实行了“四个统一”,即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价格,从而真正实现了商业的现代流通方式。该配送中心与各农家店签订经营责任书,确保农家店走上了“正规军”的道路。农民购物环境舒适了,更重要的是,他们购物更方便了、放心了,而农家店的经营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据统计,当年农家店的收入近1000多万元,同时新增加农村就业人员65人。为了体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爱农、为农的经营宗旨,坦背供销社自选商场要求配送中心积极与生产厂家取得直接联系,取得第一手货源,不但保证了商品质量,也确保了低价供应到各农家店,从而确保了中山市农家店商品销售的质量关。坦背供销社自选商场也因此分别获得“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和“广东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店”等。难怪有人高兴地这样称道:“我们的供销社又回来了!”
由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社会效益大,广大村民普遍反映良好,今年以来,市供销联社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更加重视和支持,并把该项工作纳入了中山市供销系统的新网工程建设来抓, 以现代的商品流通方式和新型的流通业态整合资源,实施“小超市,大连锁”、“小终端,大网络”战略,进一步扩大供销社办农家店的比例和覆盖率,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批发商、夫妻店、承包店,将其转变为现代分销商,配送中心和连锁店,初步构建具有供销全作特色的农村现代化流通服务体系。
据介绍,市供销联社已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年内计划投入足量资金,改造36间农家店,使全系统农家店总数达到60家,为覆盖全市各镇区的行政村奠定了基础。(据《中山日报》)
◇记者体验
整洁亮丽,实行明码标价
为了解农家店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农家店实际操作后社会反响,及老百姓如何看待自家门口的超市,记者日前走访了位于南区恒尾村的“城南”农家店。
来到“城南”农家店,记者眼前一亮,这里和别处的士多店让人感觉就是不一样。这家“超市”在沿街林林总总的商铺中显得有些鹤立鸡群,红色醒目的标牌,特别耀眼;明亮的店铺里,整齐的摆放着多排购物架,架子上放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均实行明码标价。论货物陈设之整齐,购物环境之亮丽,给人“风景这边独好”的感慨。这一家开在农村的农家店与许多市区里的小超市相比,丝毫没有逊色之嫌,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店主说法
进货成本低,物有所值
“城南”农家店店主肖生告诉记者,以前没有加盟市供销社的连锁店时,自己要顾虑成本,也就适当进些小商品,如小糖烟酒和日常必需品,款式少,品种单一,往往不能满足村民们的消费增长的需求,因此,有很多村民跑到南区、石岐区或东区的大超市里购买日用品,自己的小店也仅仅是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
如今,他开了这家连锁超市,进货的价格相对低些,而且配送中心的货物齐全,质量有保证,村民需要的百货商品也不少。最要紧的是,如果商品卖不完,可以退回配送中心进行集中处理,这样就极大地减小了自己的压力,按照村民的需要进货。
◇村民反响
购物更加方便放心
在“城南”购物的南区村民李叔高兴地对记者说:“如今政府实施这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政策好,超市直接进农村,不但让农民群众购物更方便、实在,更重要的是商品质量也有了保障。”李叔还说:“以前,家里要购物,要开半个多小时的摩托车到9公里外的镇上去,由于路途远,往往半个月才去1次。如今这个超市真是帮了大家的大忙,这里品种齐、价格平、质量好、环境美、服务质量好,就是到城里去逛商场也不过如此,最重要的是,它开在大家的‘家门口’,极大地满足了农民兄弟的购物需求。而且这里买到的农资产品也是供销社统一配送的,质量有保证,这才让大家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农民的1年收入全靠田里,以往有人买到了假农药、化肥,对于一个靠田为生的农民而言,这无疑是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