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1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领导意味着责任 责任意味着奉献
——记河北省石家庄市供销合作总社主任赵顺法
本报记者 张曹保

  编者按:一个地市级供销社,仅用了短短不到4年的时间,实现净资产增值1亿多元,解除不良债务12.5亿元;商品购销总额突破105亿元,年均递增近4亿元;实现利税4310万元,年均增长20%;综合经济效益更是稳居全省供销社系统前列。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绿色回收网络、农家店,尤其是“三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为群众办实事工程亮点频现,供销社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为“三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这些事情发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供销社,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石家庄市供销社走上成功之路?      

  “俺们供销社走到今天这一步,关键就是有一个好带头人、好的领导班子。”记者在采访时,石家庄各级供销社干部职工如是说。这个好带头人,就是市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赵顺法。

  发展,必须首先摆脱制约瓶颈

  供销社要改革、要发展,首先,必须搬掉债务包袱这个拦路虎。2003年上任不久,赵顺法就收到了法院的一张传票,市社被起诉,账户、车辆被查封。截至2002年底,全系统经审计认定的经济包袱高达34.2亿元,市社直属企业整体负债率实际已达100%。市社直属企业各类经济纠纷案件共146起,涉及金额2.86亿元,其中一半的官司正处于银行起诉和法院执行阶段。长期居高不下的负债率,进一步恶化了企业的经营条件,更加重了企业对银行的贷款依赖,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企业债务越积越重,经营越来越难,形象越来越差,官司越来越多。针对这个现状,赵顺法决定把缓解银企关系,下大力解决债务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过多个回合的充分协商和艰苦谈判,市社与几家债权单位达成了“统一打捆,以资抵债”的解债协议,采取了“市社牵头,自愿加入,统一协商,打捆解决”的思路,组织县(市)区供销社、直属企业参加了打捆解债,达成一揽子解决方案。三年来,全系统共化解债务包袱12.5亿元,占全部不良债务的45%,盘活社有资产15亿元。

  众所周知,干部职工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等问题是制约供销社改革和发展的一大“瓶颈”。对此,赵顺法提出,要“引智借力”,建设供销社的人才队伍。几年来,采取引进人才、聘请专家、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一大批能人志士,构建起多维的人才培养平台,主动与市场接轨,更加广阔、更加灵活地吸收社会人才资源。无极县供销社聘请赵户营党支部书记雷国英担任万鸿塬专业合作社主任,近年来发展社员530户,建设蔬菜种植基地5000多亩、辐射周边三县九个乡镇,年产各种蔬菜3万多吨,为农增收500多万元,成为全市先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减债解困工作的重大突破,人员素质的普遍提升,有效解决了全系统的生存危机,增强了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加快改革与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腾飞,必须紧握供销合作社系统生命线

  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是供销社的生命线,也是供销社的优势所在。赵顺法和市社一班人认准了路、横下了心:必须尽快把供销社的基层网点恢复起来。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传统经营服务网络,重新构建起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2004年,赵顺法主动向市委市政府请缨,把建设1500家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纳入市政府为群众办的20件实事之一。当年,全市供销社系统投资2600万元,兴办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管理的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1670家。基本满足了农民就近购买“放心肥”的要求,被农民称为“办在家门口的便民店”。从那开始,全市范围连续四年没有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2005年,市政府又将建设绿色回收网络列入全市为群众办实事工程,并交给市供销社承办。全市共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800个社区回收站和21个废旧物资市场,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回收为基础,以市场集散和加工利用为平台的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网络,在节约资源、净化环境、维护治安、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六部委将市社物资回收总公司列入全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商务部把石家庄市列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并在石家庄召开了现场会,推广市供销社的经验。

  2006年,市供销社会同市商务局,共同承担了建设、改造达标1000家“农家店”的为群众办实事工程。全系统共投资287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家店”1625家。服务范围覆盖全市95%的村庄,在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系统共培育连锁经营龙头企业20家,建设商品配送中心67家,发展各类超市、连锁店、农产品收购网点12691个,供销社的基层网点得到有效的恢复,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和烟花爆竹、食盐6大连锁经营网络覆盖了全市广大城乡,通过网络每年为农民提供各类商品12亿元。起到了平抑价格,稳定市场的作用,使党的惠农政策通过供销社得到了体现。同时,也为供销合作事业振兴插上了腾飞翅膀。

  进取,就要统筹安排抓关键

  赵顺法认为,要主动发挥供销社的政治和经济职能,为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农村稳定服务。及时提出了实施“三进三建”工程,推进农户进社、网络进村、农产品进市,建龙头、建平台、建市场,全面提升服务功能,树立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形象。

  按照“高层次、全方位、区域化”的要求,他带领全系统共规范建设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79个,吸收农民会员4.55万户,带动农户16.4万户,每年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5亿元。重点村和重点行业入社农户达到60%以上。通过灵寿县烟叶协会、赞皇县三六沟板栗合作社、无极县万鸿塬蔬菜种植合作社等一大批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实现了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的转变,在助农增收、维护农村稳定、建设文明生态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他注重发挥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的作用,在全市发动建设了农副产品收购网点679个,培育了11万亩辛集国家级梨果标准化示范基地、无极县6000亩蔬菜、灵寿5000亩烟叶、鹿泉市1000亩苗圃等15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起上联市场、下接基地与农户的农产品市场购销网络体系,年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11亿元。

  在他的带领下,石家庄各级供销社依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行业协会等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在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帮增收、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供销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了大变样和大翻身,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骨干力量。  

  “领导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奉献。”这是赵顺法经常说的一句话。上任伊始他就提出了“精心谋事、踏实做事、坦荡行事、谨慎处事”的理念。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6年,石家庄市供销社被授予河北省文明单位、石家庄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第四年荣获全省供销社系统综合经济效益一等奖;赵顺法同志被授予河北省供销社系统劳动模范,连续1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县级领导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推荐为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工作者。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