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钱币入门小知识(一)
古钱名词解释

  钱 

  原与“鎛”同为古代农具,跟“划”相通,呈铲状。春秋战国间物物相易时,金属农具“钱”即被当作重要财产作为交换流通物;继而便出现具有货币功能的原始大铲钱,后又称“布” ( 即“鎛 ”之通假;古时钱鎛混称犹今之锹铲混用。 ) 战国末至秦,各式货币虽统一为“内方外圆”状态,但“钱”的名称却一直被保留下来,至今仍为通用货币之统称。 

  泉 

  古音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一息,遂有人又将“钱”称“泉”。王莽篡夺刘汉天下后,因“钱”、“铢”等字之“金”旁与繁体“刘”字结构“卯金刀”之“金”犯其忌讳,故正式以“泉”代“钱”,更铸“货泉”、“布泉”以及“小泉直一”至“大泉五十”等六泉。此后三国孙吴之“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唐及五代之“乾封泉宝”、“永通泉货”等,“泉”作“钱”即被广泛使用并留传下来。后世文人更因“泉”较“钱”字风雅淡泊。故尤喜称“钱”为“泉”。 

  面 

  钱的正面之简称。即铸有称量、年号或国号文字以标志钱名的一面。如“半面”、“开元通宝”、“顺治通宝”等钱面。 

  背 

  钱的背面之简称,又叫“幕”。钱背变化较多:光平无文的叫“光背”或“素背”,如秦汉的“半两”、“五铢”即多光背。唐宋以下的钱背大多有星月纹或记址、记年、记值等文字。如开元通宝背“⌒”者称月纹,背“荆”字者示荆州铸造;南宋嘉定通宝背文“同仁”系记同安监嘉定二年造;明代天启通宝大钱背文“十·一两”表示值当十、重一两;清雍正通宝背满文“”则表明宝苏局铸制。元代“至元通宝”大钱背文更有蒙古、西夏、察合台三种文字组成,就尤为奇异了。 

  肉 

  又称钱身地张。指钱体除去边廓和文字所剩下的空余部分。此部分厚实的叫“厚肉”,轻薄者谓“薄肉”。 

  外廓 

  钱外缘的隆起部分,亦称“边廓”、“外轮”,可简称为“边”、“廓”、“缘”等。边缘有两圈隆起者则谓“重轮”,如“重轮乾元重宝”。 

  阔缘 

  钱的外廓较一般线宽阔者称“阔缘”。如北宋“祥符元宝”、“元祜通宝”即有阔缘钱。而咸平元宝阔缘钱却是后人伪铸的赝品。 

  窄缘 

  钱的外廓较一般钱狭窄者谓“窄缘”。如北宋之“大观通宝”即多为窄缘钱。 

  穿 

  即钱中之孔眼。因作绳线穿系之用遂称“穿”。古时又称“好”。习惯简称“孔”、“眼”。先秦各类环钱多为圆穿,秦“半两”后即全部统一为方穿。历代厌胜钱中尚可见圆穿者。“穿”之上下左右部位则分别称为“穿上”“穿下”、“穿左”、“穿右”等。 

  孔方兄 

  秦后各钱均为方孔,古时有人遂戏称铜钱为“孔方兄”。典出西晋鲁褒所著之《钱神论》,其中有“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句。 

  广穿 

  古钱穿孔比一般钱大的叫“广穿”。除形制决定者如“五铢”多为广穿,一般钱中出现“广穿”则可能为母钱或异品,较为珍稀。 

  花穿 

  古钱浇铸中穿孔错位不成正方形者称“花穿”。其中呈六角形的叫“龟甲穿”,呈八角形者谓之“菱花穿”。日本“箱馆通宝”呈菱花穿者非因错范而因工艺设置所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