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驻福建记者 林小瑛 通讯员 李德熙) 近年来,福建省福鼎市供销社结合社有企业实际,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大刀阔斧改革改制,社有企业摆脱了长期亏损状况,连续五年实现盈利,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2000年改革前,该供销社有11个独立核算直属企业,账面总资产5056万元,负债总额2128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42.1%,绝大部分社有企业长期处于亏本运营状态。
原供销饭店、贸易总公司、穹宵公司、果品公司、华友公司5个社有企业人员多、负债重、门面少、服务功能缺乏、基本失去市场竞争力、扭亏无望,大部分干部职工自愿置换身份。对此,该供销社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的办法,变现资金分流安置职工,发放经济补偿金,清还职工工资、医疗费、遗属救济费、职工退休统筹金、待业保险金、社会借款和银行债务,保留优良资产。
化肥流通体制变革后,农资公司旧有体制未能打破,经营业务下滑,连续多年大幅亏损,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和社会集资款。该供销社采取全员身份置换解除劳动关系、剥离债务重新组建的办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造。由市社入股、职工个人和省农资集团闽东公司参股,组建了福建省农资集团闽东公司福鼎经营部,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挥基层社经营网络和人才优势,以全新姿态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每年还能得到政府冬储贴息贷款补助8—10万元。
土产日杂公司、果品食杂公司等社有骨干企业,资产存量大、富余人员难安置、银行遗留贷款负担重,他们根据企业资产存量状况、经营业态特点和业务发展趋势,分步改革。先剥离出部分资产公开拍卖,用于职工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和偿还债务,减员减负;再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创新企业体制机制,杜绝人浮于事,消除了亏损源,实现了资产增值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几年来,福鼎市供销社共筹措资金5076万元,偿还债务3510万元,社有企业改制面达到100%。迄今,共保留3个社有全资公司,优良资产达5000多万元,企业职工由原来的475人大幅度减少到48人。去年,社有企业从改革前亏损23.3万元,转变为实现利润2.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