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北京的中心城每年要建设20至30处应急避难场所,2010年前将完成所有大型避难场所的建设,基本满足市民疏散避难的需要。其中要求紧急避难场所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市民步行5分钟至15分钟即可到达。 这是记者从北京市规划委日前公布的《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了解到的。纲要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配套设施进行了规定,提出要保证全部用地无障碍化,安装无障碍洗手间或专用厕位。据了解,应急避难场所可适用于多灾种,如火灾、水灾等。按照用地分类,避难场所分为紧急避难场所用地和长期(固定)避难场所用地。(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