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伴农而生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的主要阵地在农村,传统优势是流通,服务对象是农民,有着覆盖农村广大领域的网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如何使供销事业在大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现已成为南昌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新课题。要完成好这一新课题,供销社要选准切入点、搭建服务点、狠抓突破点。
为顺应南昌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凸显省会城市供销社的优势,我们南昌供销社一手抓市社本级经济,一手抓系统为农服务,在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中寻找切入点,在搭建合作经济组织平台上寻找服务点,在解决农民买难卖难、实现丰产增收上寻找突破点,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形成了供销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发挥供销社优势参与新农村建设
在长期的为农服务实践中,供销合作社形成了深厚的“三农”社会基础,锤炼了一支富有经验的经营队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为农服务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通过对现有经营网点的整合、提升和优化,发展连锁配送等新型业态,又创造了新的发展优势,构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体系;市社本级企业通过改制和重组,正逐步建立适合现代企业经营的体制和机制,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如今,从市到县,从县到乡、从乡到村、处处可见印有“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的身影,全系统“新网工程”服务网络已初具规模,在满足农民需要、发挥自身优势两个方面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
农副产品购销流通网络初具规模。为发挥供销社的网络优势,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拓宽农副产品的购销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江西丰和农产品有限公司借南昌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有利时机,抢占发展先机,两年来,该公司新建和改建了四个集贸市场,营业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实现了城市市场资源与农村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对接,拓宽了农产品进城直销的绿色渠道,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有新突破。各县区社主动“找米下锅”,积极引导、鼓励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贸易流通企业,以各种灵活的方式加入到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中来,按照“小超市、大连锁”的思路改建、改造基层社传统经营网点,加快了城市超市向农村发展“农家店”的步伐。新建县供销社与新惠隆有限公司,依托县城网点改造后的新场所,联合开办了新惠隆购物广场,营业面积达6000平方米,年营业额达到1亿多元,其规模和档次可与市区内大中型超市争高低,该购物广场现已成为新建县零售业的“航空母舰”。南昌县供销社通过联合发展,组建了南昌供销诚信超市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县日用消费品的连锁龙头企业,实行县乡村三级连锁配送,占领了终端消费市场。由于超市里货源统一、价格合理、质量保证,很快成为当地农民购物消费的好去处。
加快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我们重点在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用合作助推新农村建设
要继续坚持开放办社的理念,围绕“供销”和“合作”两方面做工作,敞开大门,广泛引进人才、资金、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以大开放促进大合作,在合作中做大做强,在开放中提高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供销社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今年将在原有协作经营的基础上,加快幽兰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程,使其500亩的特色蔬菜种植基地达到标准化、多样化、无公害的要求,把蔬菜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让农民获得加工和销售环节的附加值。
用龙头带动新农村建设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抓好一个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将重点打造江西“福飞生物活性有机肥有限公司”,通过把农民的家禽肥料和脱粒的谷糠为原料进行加工,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以环保的方式循环利用有机肥,实现助农增收的目的。着力发展“安义天豫食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签订购销合同,为种薯农户提供种苗、栽培等一条龙服务,带动农民增产又增收。
用网络促进新农村建设
点多、面广、线长,是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看家本领。我们将对全系统现有1600多个经营服务网点进行整合,扎实推进以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为主要内容的“新网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