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10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博会“老外”崭露头角
——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侧记
本报记者 张永立 文/图

  德国QSI机构的执行董事龙博先生向消费者介绍德国茶叶消费市场情况及QSI认证情况。
  加拿大茶叶进口商嘉斯民先生来到太平猴魁展位,在茶叶包装盒上寻找该款茶叶产地信息。
  研究健康食品的挪威专家斯蒂芬·莱根先生说:“中国茶,Number one!”他建议,中国茶可以在欧洲做一个推广的范本。
  法国人萧剑与日本的志自岐裕美结伴而至茶博会,在湖南白沙溪公司的展位前停留下来。他说,黑茶“很好喝,有一种木头的味道”。

  为期4天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中,丰富的茶产品、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各具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和地域风情,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茶博会吸引了全球人的目光。借助这一国际平台,斯里兰卡、印度、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厂商也云集于此,推广本国产品、寻求合作商机,还有许多外国朋友也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到展会现场,各求所需、各显其能。

  德国展商推广“风味茶”

  展会期间,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情景:德国QSI机构的执行董事龙博先生亲自搬着一摞椅子从二楼展厅穿过。记者感到很奇怪,便随之过去。原来,他在自己的展位正举办一个小型推广会,他的女助手正在利用电脑向参观者做演示,介绍QSI质量体系的情况与运作办法。她告诉大家,他们的机构有一个实验室,专门做茶叶质量检测等项目,他们在中国上海还设有一个办事机构。“德国人饮茶的数量比较少,但对茶叶的质量要求比较高。他们比较注重安全,因为茶是一种食品。”

  此后,龙博先生介绍了中国茶在德国市场的营销模式以及德国人的品饮习惯。他说:“中国茶叶像铁观音、西湖龙井,大红袍,我们不是直接销售,我们需要重新给它拼配加工和包装。德国有60%的人喜欢喝散装茶,但实际上这里面茶的成分极少,掺杂了其他的食品,如果料、花草,构成一种混合型的风味茶;有40%的人喜欢袋泡茶,因为袋泡茶喝起来比较方便,并且使用之后可以很容易地扔掉。多数德国人热衷于红茶,不过女性通常比较喜欢绿茶,因为有关试验表明绿茶有利于美容和健康。与中国人的饮茶习惯不同,德国人饮茶的喜好是,在茶里面加一些牛奶、奶酪和蜂蜜。”

  介绍之后,龙博先生请每一位在场的参观者品尝了“风味茶”,这种茶的花香、果香味道十足。他说,因为里面加了香草、水果,这种茶营养更丰富,更有益健康。他还为大家演示了德国制造的一种泡茶杯,通过转动杯盖转动轴,可以改变茶水的浓度,以适应不同人的口味。

  加拿大茶叶消费需求逐渐增高

  10月16日,加拿大的嘉斯民先生在翻译的陪同下来到展馆二楼太平猴魁展位前,他仔细看了一款太平猴魁的茶样,打听价格后,花400元买了50克。此时恰好记者在该展位拍摄,便向其询问了有关情况。

  嘉斯民自我介绍,他是加拿大一家茶叶公司的茶叶进口商,从事茶叶进口已经有10年了,他的公司在加拿大开了三家茶叶销售分店,每年从中国进口红茶、乌龙茶、白茶,什么茶都有。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人比较喜欢喝茶,各种茶都喜欢,加拿大人喝绿茶、台湾高山乌龙都没有问题,也喝大红袍,他自己喜欢喝太平猴魁。他对太平猴魁的原产地----猴坑十分感兴趣,打算亲眼去看一看,以便将来批量进货。

  谈到市场情况,嘉斯民先生看好。他说,经过推广,加拿大的市场需求越来越高了。他从中国、日本、印度三国进口茶叶,一年销售6吨,每年从中国进口3吨60种茶叶,其中包括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铁观音……尽管如此,这是他第一次来参观茶博会,虽然对他来说许多茶都很熟悉,但这么多茶集中在一起仍然感觉很有趣。尤其是普洱茶,在加拿大喝普洱的,只有一点点,这里却很流行,这对他来说是新鲜事,可以试一试推广,他比较关心价格和质量。

  中国茶可以在欧洲做一个推广的范本

  挪威的斯蒂芬·莱根先生在一楼展厅说:“中国茶,Number one!”他是研究健康食品的,在一次“西博会”上看到了一种中国的有机茶,品尝后觉得很舒服,从此对中国茶有了新的认识。他自己不做茶,但喜欢中国的茶文化,听说记者是《茶周刊》的,他非常高兴,要去了本报网址,想上网看看,并极力推荐一定要好好宣传中国的有机茶。他说,他会把他对中国茶的理解和感受告诉中国读者的,想写一些有关绿茶的文章,他还幽默地说:“我的中文会一天天进步的。”

  “我喝了5个月的绿茶了,我认为中国茶完全可以打开欧洲市场。现在,欧洲人对绿茶的健康知识知道得还不多,需要普及和推广。我有一个朋友是欧洲最大的茶叶经销商,据他所说,明年4月在欧洲将举办一个茶叶博览会,中国应借此机会做出一个向欧洲茶叶市场推广中国茶的范本。如果做出来了,我愿意帮助推广。”莱根先生如是说。

  “我喜欢中国茶艺”

  法国人萧剑与日本的志自岐裕美结伴而至茶博会,在湖南白沙溪公司的展位前停留下来。萧剑在千两茶旁转来转去,向企业代表再三询问。企业代表拿来一片锯开的样品,他像行家一样仔细地闻起来,接着品尝了一盅茶汤,说道:“很好喝,有一种木头的味道。”

  萧剑来中国已经两年了,在体育大学学习运动医学,他曾经是名运动员,现在仍然进行登山和滑板运动,目前正在研修中国的针灸。他说:“我在马连道喝过一次‘白沙溪’的黑茶,很喜欢。”问及怎么对茶这样熟悉,他得意地笑了:“半年前我在位于复兴门的一家茶馆学过茶艺,学习了两个星期。用盖碗和不同的茶具冲泡绿茶、铁观音、普洱茶……我喜欢动手冲泡,我觉得很漂亮。冲泡时,非常放松。我在住处给家人和朋友冲泡,大家都很喜欢。”

  “我最喜欢安吉白茶,我去过浙江产茶区,去过龙井村;我有朋友喜欢普洱茶但不明白为什么那样神奇。在法国,人们往往喝印度红茶,不过法国人喝茶的茶杯不是这样的小杯子,而是用大碗泡茶,与日本人喝抹茶常用的碗一样大。”

  纵观本届茶博会,突显了茶叶的国际性和文化特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全球茶人热心参与互动,为下一站——世界茶文明之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国与世界茶叶友谊的发展、世界茶经济的腾飞抹上了绚烂的一笔。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