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信贷支农促双赢
——陕西省紫阳县农信联社改革发展纪实
王同华

  近几年来,陕西省紫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黄白涛积极团结带领一班人,从经营、管理各方面迅速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紧紧围绕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战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创新支农服务方式,取得了农民增收、农信社增效、当地政府满意的“三赢”效果。2003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03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被县委评为支持蚕桑产业先进单位,同时也连续三年被省联社评选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经营目标考核优秀单位,黄白涛同志被推选为安康市第二届人大代表。

  改进作风  提高服务质量

  几年来,该联社狠抓各项内控制度的健全和落实,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在员工管理和提高素质方面,制定了定期学习制度,每周定期组织职工学习金融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内控制度,加强岗位练兵,并根据需要有计划地组织职工进行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使全县信用社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知识水平逐年提高,起到了内增素质、外树形象的良好作用。在服务工作中,积极推行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和限时服务,城区网点延长营业时间;乡镇网点实行早来早办,晚来晚办;信贷及储蓄外勤人员实行走村串户、送贷下乡,全心方便农民朋友,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信用社的硬软件环境建设,各项业务于2006年11月全面实现了电子化和网络化,开通了各种快速资金结算渠道,办事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

  夯实措施  狠抓信贷支农

  为切实抓好信贷支农,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快速发展,联社领导班子,在通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后,针对过去经营方略上的薄弱环节,调整思路,瞅准市场定位,坚定支持“三农”方向不动摇。

  一是积极联动,紧密配合,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自2005年8月紫阳县被省扶贫办、财政厅确定为小额扶贫贷款改革试点县后,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他们积极与扶贫、财政部门通力协作,着力在信贷扶贫资金运行机制下破解贫困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紫阳县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发放改革试点方案》,迅速在全县又推开了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截止到2007年6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累计为17个乡镇的3278户发放扶贫贴息到户小额信用贷款2200万元,户均6700元,财政贴息110万元。

  二是积极推广小额农贷。制定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开展信用村、镇创建工作。推行“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办法,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经营绿色”和“茶、桑、药、果、畜”等主导产业,支持辖内农户发展生产,推行“一村一品”和“千村万户”信贷支农工程。全县农户75280余户已全部建档立卡,授信农户54400户,有69900户农户在信用社发生信贷业务。为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将全县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额度全面提高,优秀户由1万元提高到3万元,较好户由8000元提高到2万元,一般户由5000元提高到1万元,并全面进行了第二次授信。目前,全县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为3.5亿元,已占贷款总额的99.8%。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止到2007年8月末,该联社各项贷款余额达3.6亿元,较2003年末净增1.2亿元,年均增长28%,当地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农村信用社的有力支持下每年以8%以上的速度稳步递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