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北京召开。正在参加党的十七大的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专程来到博览会现场,看望了贵州省参展团,并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十七大之际,我们注意到贵州茶叶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此次茶博会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王:此次贵州展团以强大的阵容、全新的包装参加茶博会,其中有1个地区的副市长、7个县的副县长带队参加茶博会,其重要意义:一、这是贵州茶业对十七大的重要献礼;二、以此为起点,贵州茶业发展将开始新的征途,今后贵州茶叶将以全新的形象展示给全国人民。
记者: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发展贵州茶业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政策吗?
王:今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制订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从今年起,省级财政明确3000万元茶产业专项资金,规划建设黔北富锌(硒)优质绿茶产业带;黔中高档名优绿茶产业带;黔东南优质出口绿茶产业带;黔西南早生绿茶和花茶坯产业带;黔西北“高山”有机绿茶产业带等五大优势茶业产业带。到2012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340万亩,其中,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220万亩。全部实现茶园无公害生产,认证绿色食品茶园面积40万亩,有机茶园30万亩。把贵州建成中国高品质绿茶的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重要生产基地。到2020年,全省高标准茶园面积发展到500万亩,力争打造成为在规模、品质和品牌上引领全国的茶产业大省。
记者:为打造贵州茶叶的知名度,省委、省政府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王:我们大的思路是把贵州茶产业培育成为富民兴黔的支柱产业。将结合贵州的特色大力发展生态茶、有机茶、健康茶,用健康引领茶叶消费。加强对民族茶、历史茶的研究,用民族历史茶文化来塑造贵州茶叶的灵魂。对现有茶叶品牌进行整合,围绕几个重点品牌进行人、财、物集中扶持,形成品牌系列产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加强科技攻关,特别是在品种选育上,培育自己的优良品种,树立贵州的品牌。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大中专院校要尽快恢复和开设茶叶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开设短训班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提高培训,使茶叶主产区基本做到每500亩配备1名茶叶技术人员。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围绕茶叶产区,培养实用型人才,基本做到茶叶主产区每户有1名茶叶种植能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在税收、财政等方面予以龙头企业政策倾斜,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全省茶产业发展。
记者:虽然您分管茶叶的时间并不长,但您对贵州的茶叶非常了解,看得出您对茶叶很有感情。
王:我非常喜欢茶,可以说是个爱茶人。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喝茶,喝贵州茶。我大学毕业开始工作的时候每月工资只有40多元,就要拿出近10元买茶喝。今年开始我分管茶叶工作,应该说用的心思更大,我给自己定了条不成文的规矩:随时随地卖贵州茶。贵州山川秀丽,气候温和,民俗民风淳朴,茶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贵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环境污染小,农药、化肥施用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天然的理想区域。目前,有机茶园面积居全国前列,贵州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现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资源600余种,是我国保存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贵州茶内含物质丰富,品质独具特色。具有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的独特品质。良好的自然条件,再加上我们自身的努力,我相信贵州茶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名扬海内外。(本报记者 安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