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信用联社2006年在全省同级联社创下“四个第一”,即:各项存款达到132.8亿元,占到全省同级联社存款总额的十分之一,名列第一;各项贷款余额达到85.1亿元,名列第一;经营成果达4.1亿元,人均经营成果达29.7万元,名列第一;员工年收入达5.3万元,较上年增加了2.1万元,名列第一。
临汾市农村信用社2006年业务发展实现了“五个新突破”。一是各项存款实现了新突破:存款余额达261亿元,分别占到全市各金融机构的37.2%和全省信用社的五分之一,名列首位;二是各项贷款实现了新突破:贷款余额达185.6亿元,分别占到全市各金融机构的50.5%和全省信用社的五分之一,有力地支持了农业产业化、市场网络化、民营企业产品名牌化“三大工程”;三是信贷资产质量实现了新突破:全市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6.01%,较年初下降0.9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3478万元,实现了“双降”;四是资本充足率实现了新突破: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2.46%;五是创利水平实现了新突破:实现经营成果9.66亿元,人均经营成果22.88万元,较上年增加10.95万元。
尧都区和临汾市农信社又好又快发展的秘诀在哪里?员工们争先恐后地对记者说,是他们的带头人,山西省信用联社临汾市办事处主任、党组书记兼尧都区信用联社理事长、党委书记卢天录带领全体员工坚持五大创新,打造出了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模式。
把理念创新作为推动
农信社发展的关键
卢天录倡导和谐发展,他以丰富的经验提炼了具有特色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立岗创业,岗位成才,才为民用”的工作理念;“以我心灵美,换来信合美;以我诚信情,赢来客户情;视人民为父母,为客户谋幸福”的服务理念;“小事情,大事业;小客户,大市场;小窗口,大银行;小服务,大形象”的兴社理念;“热爱信合是我们的崇高信念,遵纪守法是我们的天职所在,支持三农是我们的服务宗旨,科学发展是我们的追求目标”的责任理念;“纪律高于生命,事业重于泰山,信合靠我去发展,我靠信合去生存”的纪律理念;“放贷时清正廉洁,收贷时理直气壮”的廉洁理念等。这些理念共梳理成了300多条,编成了小册子,还被制作成企业文化宣传板,装饰在办公大楼楼道两侧,以指导业务实践。
把服务创新作为推动
农信社发展的手段
为了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通过调查摸底,公开公正评定信用户,为信用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多户联保贷款6.8亿元。全区70%的农户被评为信用户后,欢天喜地拿到了贷款“绿卡”。2006年联社农业贷款余额达21.9亿元,先后支持了“粮食、蔬菜、林果、花木、畜产”五类调产项目和116个基地,积极扶持、推广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了支持信用市场和信用社区建设,联社共发放贷款9.7亿元,支持建设信用市场45个,培育信用商户2860户,服务279个社区,支持78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为了支持辖区内的中小企业发展,截止到2006年底,全市农村信用社企业贷款余额突破60亿元。
把管理创新作为推动
农信社发展的保障
卢天录结合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规律和临汾信合的实际情况,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大额贷款“五方联谊贷款管理听证会”的信贷管理新模式。从2006年9月中旬开始,分期组织信用社、县联社、省联社临汾办事处和借款单位、担保单位五方,对11家联社、246个大额贷款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贷款资金使用及还款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论证,真正摸清了企业资金运营状况,不仅使企业贷款本金顺利收回,还为信用社带来利息收入12.53亿元。
他责成业务部及时推出了闹钟提醒督查催收制度,把经过论证的各笔贷款逐笔录入计算机管理,超过还款期限,计算机便自动提醒微机操作人员,然后按照程序将未按还款计划还款的企业的详细资料移交稽核大队,同联社、信用社共同督促清收,极大地规避了信贷风险,达到了及时有效地收回信贷资金的目的。
把产品创新作为推动
农信社发展的基础
卢天录针对目标客户的差异性,细分市场与客户,通过“铺垫——激活——引导——供给——服务”这一链条,在联社先后开办了代收网通、移动、铁通话费,代收煤气费、代缴国税、代扣烟草款,代理保险等多项中间业务;在现有存款种类的基础上,增加开办了通知、协议存款业务。
2004年以来,开办了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形成了集存、贷、结算、代理、票据等业务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建立了229个金融服务区,充分发挥了信息服务的作用,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了“不下楼不出门,金融服务送上门”的个性化、便利化、电子化的服务,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2006年5月尧都区联社成立资金运营中心,加入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全国银行间同业债券交易市场,成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同业拆借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票据网成员,开拓了联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
农信社发展的核心
全市农村电子信息化建设在全省做到了“五个率先”:率先开通全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结束了全市信用社结算渠道不畅通的历史;率先发行天河银联卡,实现了纸币结算向电子货币结算转换的新飞跃,2006年全市信用社累计发卡12.8万余张,卡户存款余额达到11.47亿元;率先构建了“32个24小时自助银行网点”和200台商户POS机刷卡结算网络,为广大客户搭建了快捷、准确的服务平台;率先实现了通存通兑,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客户;率先实现了全市信用社数据大集中,为避免农信社业务处理上的随意性,确保安全经营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就是卢天录创新打造出农村金融发展新模式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这丰硕成果的背后是一个个耀眼的光环:卢天录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及“2005中国农村金融年度人物”,2006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2006中国农村金融年度人物”、“山西省十佳金融人物”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