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7年10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作社团购农资敲开厂家大门

本报通讯员 潘贤陆

  “合作社”这三个字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并不陌生,如今在福建泉州,这种一度淡出的组织形式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被赋予新的内涵、使命和市场经济地位,焕发出新的活力。 

  据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局局长王春金介绍,自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泉州迄今已有7家专业合作社在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泉州经由民政部门登记成立的合作社约有20余个。 

  在永春,金汇果蔬专业合作社是当地第一家新式合作社。新式合作社如何组建与运营,其农户能获得何种生产经营优势,这种模式又将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19万元建个合作社 

  在永春县桃星村的农田上,刚吃过午饭的黄再地悠闲地歇在大树下。尽管“圣帕”台风已经离开泉州数天,但连日来,天气时阴霾时放晴。这天刚好赶上小雨,天气阴凉,老黄就寻思着赶紧给正要“长个”的甘蔗施肥。 

  化肥是老黄从永春县金汇果蔬专业合作社买来的。这个合作社则是由老黄、颜再生、郑文江等9个农户和永春县的金汇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办的,于2007年7月1日在永春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的。那天,也恰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的第一天。 

  据老黄讲,他和其他8个农户,每人都出资1万元,金汇农资公司出资10万元,共计19万元。这笔钱主要用于支付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过程中的各项费用。  

  尽管新颁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了农民合作社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但合作社的架构并不像一般的企业那样繁复,没有董事长、总经理之类的职位。金汇果蔬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是理事长颜清泊。他是金汇农资连锁销售及技术服务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合作社的发起人。 

  老黄讲,因为职业的关系,长期从事农资销售,他们看到不少农户为买不到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而发愁,颜清泊于是想到了成立合作社。颜清泊的初衷是想通过成立合作社这一法人实体,直接和农资生产企业接触,在确保采购到高品质农资的同时,压低采购价格。

  今年6月上旬,颜清泊开始筹措成立合作社的相关事宜,为此他付出很多辛苦。同时,成立合作社的这个计划也得到了永春县工商局的大力支持。根据新颁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从今年7月1日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部门由民政部门改为所在地工商部门。

  为此,永春县工商局此前做了大量宣传工作,而在金汇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筹划中,永春县工商局也提前介入开展行政指导工作,并于合作社成立后指导建立合作社内部规章制度,规范合作社行为。

  买化肥省下了不少钱 

  金汇果蔬专业合作社位于永春县五里街新车路。在该专业合作社的墙壁上,记者看到了其章程。章程的第九条是有关业务范围的内容: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及同类生产经营者生产的水果、蔬菜等产品;开展成员所需的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服务工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 

  “经营范围可以说涉及到了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的技术服务等多项环节,更确切的可以说覆盖了整个生产链条。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合作社在所有环节上都要出彩,否则并不好办,比较实际的情况是在某个环节有特长。例如,金汇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特长就在于农资采购环节上。”永春县工商局副局长朱铭锋说。 

  对此,黄再地深有感受。他说,前年他买了一些价格低廉的劣质肥料,浇了肥的甘蔗一直不“长个”。后来,多亏发现得早,采取了补救措施,但一想起这件事,老黄至今仍心有余悸。

  去年,老黄用了一款新的肥料,觉得质量不错,但就是价格高了点。今年老黄仍旧选去年所用的肥料,不过他没再心疼价格高了。原来,包括老黄在内的合作社9家农户,连同合作社理事长颜清泊,前几天就一起坐下来,商量使用哪种肥料。最终大家决定购买老黄去年用的肥料,于是大伙便以合作社的名义直接向厂商购买。 

  “这样下来,每吨肥料能便宜160元。21亩甘蔗林,差不多需要8吨肥料,每年光给甘蔗浇肥的费用就能省1500元左右。”老黄说。

  老黄的田地是承包来的,为了能多赚点钱,除了甘蔗外,有的季节他还会种点其他农作物。他寻思着,今后将继续通过合作社购买肥料。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