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农民的消费习惯,影响着消费品农家店的经营方向,这种消费习惯包括民族宗教、传统风俗、乡情乡礼,还有消费趋势的变化等等,这决定着农家店经营的商品是否适销对路,是否能够找到卖点。
关于民族宗教。少数民族居民对民族产品的需求较大,同时汉族居民对少数民族的产品也有潜在的需要,比如,汉族人在招待少数民族居民作客时,就需要采购少数居民的消费品。
关于传统风俗。中国的传统风俗有极强的民族特点。如节庆时期的生活必需品、喜庆商品,既可以是综合商店,也可以是专卖商店。而且在农村,通常情况下,主要劳动力在外务工,在家老人过年购置年货或举行喜庆大事时,通常会将常规的烟酒、糖果、饮料等开上一个清单交给农家店的店主,店主则“照单抓药”配齐后直接送货上门。还有一些是专门的服务于喜庆的商店,除了喜庆商品之外,还包括有半专业性的乐队、迎亲车队、戏台班子等。
关于乡情乡礼。农村人生活作风淳朴,注重礼节且相互关照,这实质上是一个消费圈子,由于农民的生活特性,通常情况下,一个家族越大,且能和睦相处,那么开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意想不到的朋友越多,其消费的群体就越大。如果经营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各方相处较好,开起农家店就容易得多。如果在农村有一定的威望,或是一个与外界联系广泛的人开设农家店,也容易得多。(汪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