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开始,江苏泗阳农村合作银行在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前提下,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政治方向,在全系统大张旗鼓地推广小额农贷业务。如今,小额农贷之花已开遍了泗水古国大地,截止到2007年8月末,江苏泗阳农村合作银行小额农贷余额已达134503万元,占信贷总规模的81%,可以说,小额农贷是江苏泗阳农村合作银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信贷投放方式的最佳选择,从3年多来的实施效果看,小额农贷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影响。
优化信贷结构
历史教训、至今难忘。1996年行社分家时,泗阳农村信用合作系统(现为江苏泗阳农村合作银行)正处在原贷款投放重点的供销社、食品站、乡镇企业全面衰败期,农村信用社接收了相当一部分农行化转的高风险信贷资产,当时,信贷结构十分不合理,全县农村信用合作系统小额农贷平均余额占比没有超过50%,勉强维持正常营业,有少数农村信用社的小额农贷占比还不到30%。低层次的小额农贷占比,不合理的信贷结构,低下的信贷资产质量,严重地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江苏泗阳农村合作银行及时地调整了信贷工作思路,从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信贷结构入手,渐渐地打开了信贷服务工作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小额农贷种类多。近年来,已陆续推出了小额信用贷款、小额扶贫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联保贷款、普通农户贷款。二是小额农贷额度小,每户核定在3万元以下。三是小额农贷占比高,加上抵(质)押贷款,小额农贷占信贷总规模的84%。四是管理规范,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农户经济档案205116户,建档面达90.16%,按档发放农户小额贷款,小额农贷发放面已达52.5%,发放贷款证41955户。与行社脱钩时相比,变化最大的是改变了投放贷款方向,即由向集体企业投放贷款改变为向“三农”投放贷款的方向,由注重大额贷款投放改变为向小额贷款投放的方向,达到了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
增强盈利能力
有了高投入、才会有高收入。由于小额农贷在信贷总资产中占比大,利息收入也就相应地增加了,盈利能力也就增强了,企业发展底气也就充足了。特别是小额农贷具有“期限短、周转快、额度小,结息易”的特点,减少了贷款利息收回的难度,加快了小额贷款利息收回的速度,提高了小额农贷的收息率。据统计,江苏泗阳农村合作银行小额农贷利息收回率在95%以上。实施小额贷款前,还有部分支行全年支出大于收入,实施小额农贷后,小额贷款利息成了江苏泗阳农村合作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各支行出现了年收入多,支出少的盈利局面。2005、2006年,江苏泗阳农村合作银行在全省综合业务评比和综合实力排名中分别获得第二名、第十名。
支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江苏泗阳农村合作银行以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广泛地开展小额农贷活动,不仅发挥了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而且发挥了联系农民的纽带作用,缩短了与农民之间的感情距离,与农民手挽手、心连心,面对面服务,在信贷服务中理清信贷服务思路,更新信贷支农观念。江苏泗阳农村合作银行按照“运用信贷资金,支持一项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服务思路,把支持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作为小额农贷投放的重要内容,用小额农贷帮助农民架起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桥梁,并借助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年累计为农户发展蔬菜生产、蘑菇、水产、养殖等产业投放小额农贷在2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