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7年9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国家对于外资进入农资市场的政策导向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 吴君扬博士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7年年初,我国在化肥分销领域放开了对外资的限制。从现在化肥市场情况来看,外资进入的热情并不是很高,进入外资的数量也不是很多。据了解,目前外资企业主要通过设立文化服务中心和投资生产企业等形式参与到国内化肥流通中,同时也有一些贸易型的企业。当前,之所以还没有出现外资企业大规模进入国内流通、生产领域的现象,我认为可能还是受到我们国家化肥生产、流通等方面价格政策的限制。对于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好坏的评判标准,我们应该看它对中国化肥市场生产流通及产品质量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不应该只从企业竞争的角度来看。

  从当前化肥总体状况来看,尿素和磷肥的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出口势头强劲,而进口肥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目前市场状况是部分化肥品种资源相对充足,部分化肥品种甚至在市场上出现缺口的迹象。有数据显示,2007年1-7月,我国尿素出口176万吨,创历史最高(历史上尿素出口最多一年390万吨); 2007年1-7月磷酸二铵出口数量为128万吨,比去年同期多出口97万吨;5-8月份,进口量为0吨; 1-7月磷酸一铵累计产量487万吨,出口同比增幅285%。导致磷酸一铵产量大幅增长的原因是,从今年6月1日起,国家开始对磷酸二铵征收20%的临时出口关税,由于国家对磷酸一铵出口不征收出口关税(和二铵差了20个点)。另外,目前我国化肥生产只对磷酸二铵征收生产环节的增值税,尿素、一铵、复合肥的增值税是零,这样又差了10个点,企业生产磷酸一铵的积极性非常高。

  国家一方面进行宏观调控,一方面鼓励一系列政策的实施。2006年初,国家为推动磷肥的进口机制的改革,推动联合谈判,在当年取得的效果不是太明显,今年在谈判中通过政府推动下的机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在世界经济相对较好,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资源性、能源性的产品普遍价格上涨,推动化肥价格的上涨,中国作为世界化肥产销大国,不可避免的卷入这场大潮中。从2004年开始国家调控石油、煤炭、钢铁的进出口结构,对产品增收高额关税,例如尿素30%,燃油5%,钢材15%,电解铝10%,铁和稀土10%,这个政策符合全国人民长远的利益。同时,国家也很重视节能减排,针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 

  目前,在同一个国际大背景下,行业间由于不同的利益关系,各方面对进出口政策的意见有所不同。例如,关于尿素出口关税,有人认为征收30%的出口关税太高,应该调低尿素关税,也有人认为应该把进出口关税的税率统一,不搞淡旺季的差别,这样可以还市场一个本来的面目。现在许多尿素生产企业把国内用肥淡季当作出口的旺季,很多化肥流通企业采购的时候往往处在一个高点,而国内消费旺季到来的时候,尿素的价格由于出口被抑制,这样就是一个低点,这样长此以往对储备、流通的企业尤为不利。

  由于我国磷矿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去年进口100多万吨,今年磷矿进口数量出现了锐减,锐减最主要原因是国内需求比较旺盛,价格高,而国内资源凸显稀缺。我个人认为,明年国家对磷矿资源采取关税措施可能性比较大。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