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华古货币文化奇葩
——赤峰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仿制货贝(二)

货贝1
货贝2

  二、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社会发展阶段

  以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文化”为代表的早期文化距今已有八千余年。1995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刊载: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杨虎等专家近日宣布他们的研究成果“从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一批玉器,其产生年代距今8000年左右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这比以前发现的河姆渡文化玉器要早1000年”“从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林西县白音长汗和辽宁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数十件兴隆洼文化玉器,产生年代远在距今8000年左右,其玉质、色泽、形体、器数都体现出早期玉器的原始特征。从制作工艺看,兴隆洼人早在8000年前就能够琢磨成形,掌握抛光,钻孔等技术,并且日趋熟练、形成鲜明时期风格。”这说明了以“兴隆洼文化”为代表的早期文明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以后又由此繁衍了“赵宝沟”、“红山”、“富河”、“小河沿”文化。而距今4000-3000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则由红山文化演变而来,那么,它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发展阶段呢?朱延平先生专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03-109页)为我们做了论据比较充分的回答。他指出从兴隆洼、赵宝沟、红山文化,到5000年前牛河梁红山文化礼仪中心的出现,无不显示出本区文化起源的特征,其发展又与黄河流域息息相关。朱先生讲:“到了3000-4000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它的社会性质又该是怎样的呢?与黄河流域等地同时期文化相比,它无疑应具备产生国家的可能性。”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以聚落群的形式出现,例如赤峰市附近阴河至英金河沿岸聚落,自西向东沿岸分布,绵延100多公里,共有37处聚落,基本上都是砌石围墙的“石城址”。以城址面积论,可分为大、中、小三类,以聚落的位置分为三组,每组的中型城址起到中心作用,统领若干个小城址,唯一一座1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则是中心的中心。这些石城址随山势而建,往往不是四周都建城墙,在陡峭岩壁或临沟擎的一面,一般未发现城墙痕迹,只是在缓坡和较平坦处建城墙,其目的自然是为防御外来的攻击。

  三、夏家店下层文化货贝

  另外,从夏家店下层文化住房遗址来看,有的建在土台之上为平地起建,有的竟用土坯砌成重墙,个别房屋还涂有红色颜料,宗教色彩十分浓厚。在这类房屋的外围,则是半地穴居址。显而易见,在高台上生活的居民,身份特殊,位置显赫,对多数一般性房址中的居民而言,大有凌驾其上之势。这印证了刘观民、徐光冀先生所说,“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出土的带‘目’纹彩陶等礼器,以及天然海贝和仿制蚌贝的多少等证明墓中主人身份贵贱有别,贫富不等观点”。朱延平先生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存在多层次的聚落群体,这些群体内部普遍区分为中心和外围,城乡分化已经产生,并且开始出现了贵族墓域。尤其是北部前沿普遍存在的防御性组织,说明了至少燕山以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极有可能组成了统一的地区性国家,而这样的国家,显然已脱离了”国家的雏型“,是可以与中原同时期的夏王朝相媲美。”“正因为早在夏、商之时这个地方已有过统一的国家的经历,才使得日后燕、秦对该址的相继经略有了可靠的基础,并终于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了帝国的版图。”夏家店下层文化在赤峰地区由红山文化演变而生,又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他们以农业为主,而且大量养猪。创造了最早的铜器,还创造了建筑城墙,土坯砌墙和搭炕取暖的先进方法。他们还掌握冶炼黄金、雕琢玉石玛瑙的工艺。他们人口众多,已经有了较高的生产力和剩余产品,并且从阶级分化开始,逐步形成城郭奴隶制国家。这就是说随着生产力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则必然出现商品交换和货币。从我们掌握的由墓葬出土的天然贝、仿制贝的实物来看,随着时间推移,越是到了中后期的人工仿制贝,越显得不甚工整而粗糙,就越发证明它们不是用来做装饰用的,而是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行使货币职能的货贝,在天然贝已不能满足需要时,才会产生出各种不同材质的仿制货贝来行使货币职能,运用到流通领域。(东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