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路上须“一慢二看三通过”
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作为企业,如何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更好地实施对外投资贸易?在近日由中国国际商会举办的“一带一路”专题讲座上,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针对“一带一路”建设中潜藏的机遇和风险,向企业提出了建议。
共同从“一带一路”中受益
刘英奎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与战略对接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如与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实现了对接合作,与欧盟的“容克计划”等达成对接共识。
同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16年贸易额达到9000多亿美元,占我国贸易总额的25.7%。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迅速发展。2016年,共对53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资金流向集中于新加坡、印尼、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与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自贸区协定,与56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这些务实合作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发展。
据预测,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需求达到8000万美元。“这些国家非常需要与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及产能合作。合作有利于各方互利共赢。”刘英奎表示。
摸清投资遇到的各类难题
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及产能合作主要体现在经贸合作园区的建设。目前,境外经贸产业园共有56家,投资总额达到500多亿美元。入驻企业有1000多家,上缴给东道国的税收达10亿多美元。
“园区是一种集聚式发展模式,通过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配套合作,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刘英奎表示,企业在海外难免“势单力薄”,但园区内企业可以以园区的名义争取税收、地价等优惠。
不过,很多园区建设刚刚起步,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东南亚国家泰国、柬埔寨及越南,都有中国企业的经贸合作区,地理位置比较接近,产业机会雷同,差异化也不明显。二是一些园区尽管定位于发展特色产业,在招商时却“变了味”,产业不突出,企业多而杂。三是在土地开发方面,很多企业遭遇到过“雷区”。几年前,有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申请土地占用,随着当地政府换届,上届政府所做承诺却无法兑现,企业计划已久的项目也因此失败。四是境外融资难度较大。开发一个园区往往需要少则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的投入。仅靠企业固定资产很难维持。企业在进入当地市场初期,往往缺少信用记录,很难顺利融到资。此外,一些投资目的国经济环境不稳定,汇率波动较大。2016年,在尼日利亚投资的中国企业就经历过汇率的大幅波动,有时一天内货币贬值高达40%,企业投资受到很大影响。
刘英奎建议,对“一带一路”贸易投资相关热点地区不妨提前布局。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市场刚刚启动,投资额度不大,风险系数较小。同时,“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广阔,投资方向不能局限在亚洲一些地区,对欧洲企业的投资并购,如果条件许可也应加大力度。
企业需防范国外审查风险
实际上,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面对的国外审查风险也有所增加。2015年,中国国家电网集团和长江基建计划收购澳大利亚电网50.4%股权。2016年8月,其投资申请被澳大利亚国库部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
对高技术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的审查力度也在加强。2016年,中国福建宏芯收购德国爱思强(AixtronAG)的交易遭到美国的强力阻挠。同年,美的集团提出45亿欧元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的申请,虽然最终成功达成交易,但是也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刘英奎表示,国外审查程序较为复杂,规格宽泛,自由裁量度也较大,对此中国企业应提高风险意识。此外,中企对国外资源能源企业并购被否决,也有很大一部分案例是由于企业自身风险意识不强,比如前期未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造成投资风险大大增加。
他建议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应从多方面做准备。一是与政府及中介机构联手,形成合力。由双方政府协商,一方面避免企业与政府对话处于弱势,同时也可以通过政府部门获取公用服务和信息。二是企业应注重制定战略,对外投资或对外发展不要靠拍脑门,应搞清楚是想获取技术、市场还是品牌渠道。另外,企业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企业到新的目的地去投资,因为人生地不熟,缺乏了解,风险较大,最好采用合资方式,与当地企业共同出资,风险共担。等到对当地市场逐步有了了解之后,再回购股权。
此外,刘英奎还建议企业加强与当地各方的联系,比如多雇用当地工人,尽量使用当地原材料或农机件,并与当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建立密切联系,以及时了解政策的最新变动信息。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