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于洪区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供销社农产品流通主力军作用
2011年,沈阳市于洪区获批为辽宁省首个沈阳经济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于洪区供销社作为农口机构纳入到城市配套改革范畴。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不等不靠,勇于创新,在郊区供销社向城市供销社转型中,主动转换角色,转变联社职能,经过一年来努力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于洪特色的供销社改革发展之路。
一、培育新型农产品流通组织,拓展城市供销社发展空间
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组织,努力拓展供销社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
一是加快供销社出资入股专业社建设,增强供销社与专业社的紧密度。经指导和协调,实现了解放供销社、马三家供销社参股沈阳鑫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实现了基层社与专业社的优势互补,专业社借助基层社网络、资源优势,在产前购进、产后销售中得到了实惠;基层社在与专业社合作中,人力、物力、财力得到了补位,服务功能得到了拓展和提升。二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设。2012年9月,由于洪区解放供销社牵头,以沈阳市佳鑫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5家专业社为成员,共同出资500万元,注册成立了于洪区第一家专业社联社——沈阳市金惠农农产品专业联合社。联社的成立为供销社与专业社、种植大户、农村能人连接了沟通合作的纽带,对整合资源,完善供销社营销网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加强配送体系建设,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解放供销社通过与沈阳鑫叶蔬菜种植专业社合作,建立了基层社配送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供销社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网络流通环节。在专业社建设上,得到了区政府和市供销社、市农委的大力支持,2012年共争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195万元、省市示范社资金52万元。同时,还为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市贷款贴息资金30万元。
二、推动农超对接,搭建农产品流通平台
为发挥供销社服务城乡、搞活流通的重要作用,把推动农超对接作为2012年供销社工作的重头戏。去年6月,在家乐福黄海路店和永辉超市碧塘店举行了于洪区“农超对接”签约仪式,有10家农民专业社与超市成功签约,推动于洪区地产西红柿、葡萄、叶菜等农产品直供超市,带动农户3500户。区政府还专门拨付农超对接资金36.6万元。在推动农超对接这项工作上,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调研,摸清摸实供求情况。对供货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调研,摸清了于洪区152家种植专业社和58家养殖专业社的基本情况;同时走访考察了家乐福、永辉、乐购、玫瑰物流等大型超市,对超市的经营模式、销售状态、流通模式、结算形式等相关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为实施农超对接工作做好了准备。二是加强沟通,实现零距离对接。组织召开了农超对接座谈会、产品推介会及请超市负责人到合作社和蔬菜加工厂现场参观等多种对接活动,实现了农超双方的有效对接。三是加强管理,保证流通渠道畅通。建立了“农超对接”信息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同时,积极引导合作社按照“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合作社向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安全农业发展。
三、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自于洪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成立以来,重新调整了网络布局思路,把重点放在对示范区核心区域农产品流通网络的布局改造和功能提升上。2012年,对平罗供销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实施了升级改造,完善了基础设施,并以市场为中心,拓展和构建了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四大网络,解决了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广泛赞誉。同时,还狠抓了新网工程项目建设。经过认真筛选,申报了一批符合产业要求、贴近农村实际的流通网络建设项目,经过积极努力,共争取区新网工程项目资金35.8万元、市新网工程项目资金14万元。
2013年,将按照市社的总体部署,继续围绕促进农产品流通干事创业,整合系统和社会资源,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培育发展农产品流通新载体,努力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供销社农产品流通主力军作用。
(责任编辑:谭思嘉)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