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文章中心>>正文内容

加强自身建设 促进行业发展

  自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会上作报告以来,遵照社领导要求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实现报社质量提升年的指示精神,经茶周刊部门人员认真学习、多次讨论,委派本人进行汇总,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增强四种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

  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预防针。

  古语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培养员工的忧患意识,人人都应有责任感、危机感,真正认识到企业经营的不易和挑战,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坚固的防守体系,防患于未然。

  茶周刊部门目前现状是:部门人员数量逐步增加和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人员增加,势必成本增加,如何开源节流,怎样拓展业务,需部门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各施所长才能迎刃而解。

  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催化剂。

  创新是对既存制度的突破、变革和完善,必然会受到旧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阻碍,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敢于冲破思想禁锢,大胆改革创新,顺势而动,在管理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为此,企业员工创新意识的形成应成为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这就要求我们部门在经营理念、栏目设置、内容分类、活动策划要根据新情况、新特点、新动向及时有所变化,只有符合实情的决策和变革,才能生存下来并取得较大上升空间,实现质的飞跃,加强茶周刊品牌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宗旨意识:宗旨意识是主导线。

  茶周刊自2002年创刊以来,一直以服务茶行业、推动茶行业健康发展为宗旨,以在国内普及茶文化、国际上推广中国茶为己任。十年的发展历程也验证了茶周刊的服务宗旨是对的,对于工作执行中的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今后,部门会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服务宗旨。

  使命意识:使命意识是长青树。

  既然从事茶行业,就应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以同茶行业共同成长为使命,把自己的热情和激情奉献于此,收获于此,才能无愧传媒人的身份。

  增强使命感,要做到四心标准:有心、用心、上心和热心。

  二、提升四点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

  文化强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胡锦涛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强国建设的提出,为茶行业指明方向,使我们深受鼓舞。

  茶文化是整个文化的精髓。茶文化具有超越性,茶文化核心茶道精神是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语言、超越宗教的。因此,文化强国建设与茶行业结合最紧密,茶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建设重中之重。提出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当前茶文化的弊端在于没有统一的发展方向。目前茶行业急待解决三个方面问题:1.全面提高员工素质。2.在产品与服务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3.加大市场研发和宣传力度。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从人类世界发展的制高点上看,生态文明与生命文明有可能成为新时期文化强国的硬指标,而茶文化与茶产业与此有很高的关联度。比如生态茶园、泡茶用水、茶文化旅游等。因此,我们既要继承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带给人类的优秀成果,又要果断地摒弃那些有违人性、影响健康、遗害子孙后代的陈规陋习,确保茶产品质量和茶叶泡饮方式的科学性。

  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带动茶农致富奔小康也是地方政府业绩体现,茶周刊部门将重点密切联系地方政府,共同关注生态茶园建设,充分发挥宣传导向作用,促进产业发展。将组织深入基层考察。如岩茶村考察等。

  文化强国,茶道先行。我们要借十八大东风,在红色元素与绿色元素高度融合、多元化消费日趋明显等大背景下,瞄准生态文明与生命文明制高点,发挥茶文化资源优势,让茶滋润更多的消费者,让茶文化帮助更多的消费者改善生存状态,完善生命质量。同时,加强两岸用茶文化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让中国茶在世界上有更多话语权。

  社会建设(联系到茶业建设)

  未来茶业的发展需往品牌方面发展。品牌发展犹如微笑曲线的两端,一端是搞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产品的品质,让大家能够喝到好茶;另一端就是做品牌营销,品牌营销其实是做品牌文化,国外做品牌是想办法把文化融入进去,中国五千年的茶文化,需要挖掘的东西很多,需要培养的东西很多。悠久的历史文化,说儒释道的文化,是共性的问题。而要做品牌,最重要的是要做品牌的文化个性。文化如果能得到目标消费客户的认同,才会有附加值。认同品牌的茶,是一种品位,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谷贱伤农,茶贵伤民,如何做绿色?报业应从茶园种植、制茶工艺、流通环节、销售方式、转型升级、品牌建设、科技兴茶、产业链条、延伸产品等进行全程关注,对欠妥甚至不妥之处进行合理引导。如盲目扩大茶园面积、欠顾产品质量等。

  国家非常支持茶产业,虽然茶业发展速度慢,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业。在十八大的指引下,报社领导支持下,茶周刊将在明年实现阶段性的突破。

  党的建设(联系到部门建设)

  学习角度:将全体参加武夷山斗茶活动、竹叶青绿茶园考察活动,进一步深入基层,学习经验,运用科学发展观,为茶行业服务;同时学习都市媒体,在创新意识上,联络媒体活动、合办或主办专题活动,加强广泛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组织角度:组织辉煌十周年活动、百佳茶馆评选、峨眉山的中国绿茶高峰论坛、印度斯里兰卡考察,进一步提升茶周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经营角度:实现资源互换,主要媒体有:中华工商时报、海外文摘、茶博览、茶精品、茶道中原、茶书网、第一茶叶网、伴夏茶网等。通过宣传,为经营打下良好基础。

  版面角度:十大茶叶品牌专栏、赴台考察专版等,增强产业经济信息,充分发挥文化引导作用,增强可读性。

  基层工作站角度:进一步加强工作站:纵向和横向联络力度,深入基层,多关注茶园生产和茶农生活情况,同时。增加在地方活动中的曝光率,才能取得发行和经营的新突破。

  打造“六位一体”模式:指报纸、网站、微博、手机报、短信平台、数据库 “六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三、实现四个追求:生存中求发展、建设中求成长、改革中求和谐、创新中求突破。

  生存中求发展

  生存是前提,发展是主题。生存指完成部门任务,达到收支平衡,维持部门正常运转;发展指超额完成任务,为报社创收更多效益,为员工谋求更多的福利。

  建设中求成长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编辑流程和经营区域。

  团队建设:加强团队建设、制定和完善员工激励机制。

  “六位一体”建设:报纸上的栏目统筹、网站上的更新发布、手机报上的文章摘要、微博上的专业评论、短信平台上的即时信息和数据库的准确替换。

  改革中求和谐

  部门在改革中,应考虑多方因素。比如:

  人的因素:人员管理、人才的培养,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沟通及配合。

  物的因素:有版面、广告、稿件,有报纸、合订本、书籍等的管理和合理调配。

  创新中求突破

  版面策划方面:做好专题、专版的策划编排,如十大茶叶品牌推荐、赴日、赴台专版等,通过宣传,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组织活动方面:如赴日考察、赴台考察,以及现已启动的印度、斯里兰卡考察。通过一系列创新型活动,维系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不断扩大茶周刊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广告发行方面:工作站的组建遵循因地制宜、因人取向的原则,现已建立10家省级发行工作站,为报刊订阅和广告经营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茶周刊部门全体人员的合力与努力,兄弟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将在报社质量提升年中取得新的更好的成绩。谢谢大家!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