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文章中心>>正文内容

学习 感悟 提升

   一、重点学习的内容

  1、第5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中明确提出“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2、第7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其中与我们工作密切相关的有:

  第一,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二,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三,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

  3、第12部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其中提出:

  第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第二、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二、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心得体会

  1、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作为党员,首先要注重提升思想理论修养,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事业观。认真研究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做到知识的及时更新。

  其次,在工作中要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做到专业知识扎实,努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同时要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超越惰性、自私、懦弱而习惯性地做出职业反应。

  2、立足本职,为报社发展贡献力量

  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关键是要立足本职工作,始终坚持和服从党和国家以及报社的发展大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努力开发与报社战略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支持结构,持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广大同事搞好服务,为报社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人力资源部的工作繁杂而琐碎,当面对社保、公积金多变的政策,我们都在耐心地准备每一份材料,不厌其烦地跑;当计算工资、核定社保基数时,更需要细心核对每一个人。还有办理记者证、生育服务证、医疗费报销等等,每一件看似细微琐碎的工作均与大家的利益密切相关,只有尽心尽力,才能把工作做实做好。

  3、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从我做起

  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 “美丽中国”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如此富有诗意的词汇,充满了民意期许,读起来也是特别温暖。

  我想一方面我们的报纸也可以多一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报道,做好舆论引导的工作;另一方面,报社也要继续倡导节能环保和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引导报社人自觉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为建设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做出我们报社人的一点贡献。

  三、做好部门工作,助力报社实现“转型、创新、突破、发展”

  1、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这是对新形势下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职责交叉、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等等问题提出的,也体现出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

  报社2011年底按总社相关要求,上报事业单位清理规范调查表及岗位设置实施报告,目前清理规范工作已经完成。分类改革工作处于调研阶段,今年11月份,上报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研报告。

  2、推进工资制度改革,探索多元激励模式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无论是以上两种结果中的哪一种,报社都要继续在提高效能和面向发展上下功夫。与行政类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相比,公益二类或经营类事业单位,都不仅要关注机构职能定位、岗位编制梳理、绩效工资改革,更要关注治理机构完善、组织战略澄清、绩效考核机制和多元化激励机制建设。

  如大多数事业单位一样,报社也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即便是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也受到“工资总额”的局限,很难对一些经营发展贡献大的人员进行符合市场化要求的激励,也带来的业务发展乏力、人员流失等问题。因此,在新的事业单位分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索多元激励机制。

  目前,薪酬激励仍是报社激励的主要模式,薪酬结构的合理优化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期在按查总要求,做平均工作量的测算,以期对薪资体系做一些调整,使之更加合理。

  3、广纳人才

  报社要发展,员工是主体,人才是保证。报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如何吸引人才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拓宽招聘渠道,广纳人才。目前,我们主要用的网络招聘,中华英才、智联招聘和51job都有过合作,并且保持着较好的联系。也在试图摸索适合报社的招聘方式。同时,还可以考虑通过有些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招聘一些专业性强的人才,比如学农业经济的、学茶的等等,这些通过网络招聘命中率很低。再有就是要把好入口关,常以查总例会上通报的杨绍平案件警醒我们,做好档案审查和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要建立正常的人才流动机制,确保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尽其才。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人才外流,避免成为培训人才的基地。

  4、规范管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机制。这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报社在规范用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聘用制员工的合同化管理、试用期考核、五险一金的缴纳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工的法律风险。接下来,在工资体系理顺后,相应的社保基数核定也会得到规范。

  其次,完善报社的规章制度,发挥规章制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规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有效地避免法律纠纷,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及时做好规章制度的更新和宣贯,规范管理,强化执行。

  综上,今后我们将在十八大精神指导下,服从报社的发展大局,忠于职责,加强和完善管理,切切实实提升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水平。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