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每日消费大量外省蔬菜 运途中价格翻数倍
5月29日上午,荔浦县杜莫镇龙珠村菜农廖培然在地里摘下一枚西红柿。
5月29日上午,荔浦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待装箱的西红柿铺满了地面。
5月30日下午,经过1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运载西红柿的大货车抵达中山市果蔬批发市场。
5月29日10:57,广西荔浦县杜莫镇54岁的菜农廖培然冒着微雨,从自家地里摘下一枚刚刚成熟的西红柿。
5月31日11:47,中山市民王先生走在东区建设街路上,一口咬下,酸甜的汁液溢满了唇齿。两日之间,这枚西红柿穿越两省六市,辗转600公里,完成了从菜地到市场的产业旅途。
相似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在盛产马蹄、早莲藕和西红柿的农业大县荔浦,每日至少有四五辆满载果蔬的大卡车驶往珠三角,供应各大果蔬批发市场。途中,这些果蔬转手几次,价格可能翻上数倍。长期的贸易往来,已在两地之间形成密切而完整的产业链。
每日过百吨果蔬输送珠三角
他们的工作是周期性的,载着果蔬到珠三角,卸货,再带上一车货物,返回广西。每个周期约为4天。
这是5月29日的早晨,像往常一样,54岁的廖培然来到西红柿地里,给自家的果实喷洒了药剂。“这是预防早疫病的,每星期一次,分早晚两趟”,种了十几年西红柿的廖培然,谈起用药如数家珍。
廖培然说,预防早疫病的药剂占了西红柿种植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他的2亩多西红柿地,坐落在杜莫镇龙珠村青绿的山谷中,四周是高低的菜田,不远处掩映着竹林和青山。
种植西红柿,成熟的时机对价格影响很大。“刚入5月的时候,收购价是1.7元/斤,到了7月的高产期,最低时收购价不过0.3元/斤。”廖培然说着,在地里摘下一枚刚刚成熟的西红柿。前一日他刚刚收获过一批,今天只有少量出产。
此时,在龙珠村弯曲的鹅卵石山道上,几个村民正用木制手推车拉着一车西红柿前往镇里的收购点。在那里,西红柿的收购价被写在纸壳皮上,贴在门口的显眼位置。今天的行情是0.8元/斤,一个“一般般”的价格。从四面八方运来的西红柿/青瓜/茭白等,汇集在镇里的收购点,然后直接在这里装箱上车,或者被运往县里的农贸市场。
30岁的荔浦人莫华波和蔡兴贵,驾驶他们超过10米长的霸龙重卡跑果蔬运输,时间还不过一年。但从荔浦驶往珠三角各大果蔬批发市场的路线,他们早已了如指掌。他们的工作是周期性的,载着果蔬到珠三角,卸货,再带上一车货物,返回广西。每个周期约为4天。“刚开始不熟悉,得带着地图跑,跑上几次,很快就把地图抛开了”。
5月29日中午,两人驾着卡车来到荔浦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由于蔬菜的收获旺季还没到来,这次的货物过半是马蹄和夏橙,而且收货点散布在珠三角几座城市。只有一家老板发的是蔬菜,包括79箱西红柿,几袋茄瓜、豆角,目的地为中山。
阴雨天气耽误了两人的启程时间。上午11:30,来自全县各村镇的西红柿已经铺满了批发市场的地面。
杜莫镇龙珠村的老菜农廖培然早上采摘的西红柿亦在这一堆果实中,表面还沾着细小的雨珠。一部落地电风扇在旁鼓风,把果实渐渐吹得干爽后,才能分类、装箱。
19:26,卡车在东昌镇装完最后一批50箱的夏橙,正式启程。身穿细格衬衫的莫华波握上了方向盘。全程600公里,他和蔡兴贵换手3次,轮流驾驶,以便保持良好的精神。
在荔浦当地,像莫华波这样自己购买卡车,往各地运载果蔬的青年人还有不少。在路上碰上熟悉的车牌,他们会相互鸣笛招呼。“往珠三角的果蔬货车,每日少则四五辆,多则十余辆,总重超过百吨”,多位从业人士告诉记者。
20:30许,莫华波把车停在二塘镇323国道路边,下车吃饭。和往常一样,两人要了土鸡、青菜、冬瓜,在电磁炉中煮熟下饭。
21:18,货车再次出发,稳稳地驶上了桂梧高速公路,30分钟后抵达贺州,向东南转入207国道。次日1:44进入广东界内,穿过怀集、广宁、四会、三水,6:20许抵达佛山大沥镇。
果蔬贸易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在荔浦县,输往珠三角和江浙、重庆等地的果蔬货流,均有专业的物流公司“专线”牵头,协调安排运输的货车。仅在青山镇,像“步步高”这样的收购点有30多个,营销经纪队伍近百支,从业人员2000多人。
6:43,莫华波的货车在大沥镇果蔬批发市场“老陈果行”卸下了2000斤夏橙,随即掉头驶向广州江南市场。货主说,这批夏橙已经是产季的尾声,接下来进入收获和运输旺季的,是早莲藕和西红柿,以及茄子、青瓜等。
虽然农业发达,但荔浦县的农民大多仍保留着按季轮作的习惯,全县的大棚蔬菜和反季节瓜果并不多见。“西红柿收完,就种青瓜,然后种四季豆”。夏季的水稻收割后,农民们照例会在水田里种上马蹄,收获一季,再种冬菜。6月中旬开始挖早莲藕,8月挖完之后也种上马蹄。
进入珠三角地区后,莫华波的路线就被分割成多个短途。7:30,他的货车抵达广州江南市场,把数百袋的马蹄卸载在批发档口。在这里的蔬菜交易区,有500多家经销商户,每天的蔬菜成交量高达1000万公斤。通过他们,这批马蹄可能被转运至珠三角各地。
接着,为了节省时间,莫华波委托朋友将另一批精致包装的马蹄转运往番禺。这批马蹄将在那里接受检疫检验,最终将出口销往英国。
分管蔬菜生产的县农业局党组成员洪坤介绍说,蔬菜水果销往国外,在荔浦早已不是新鲜事。仅有37万人的山区小县荔蒲,民营经济异常发达,拥有各类民营企业超过450家,其中有不少从事果蔬贸易,将农产品输往珠三角、江浙乃至欧美、东盟。
业内人士介绍说,在荔浦县,输往珠三角和江浙/重庆等地的果蔬货流,均有专业的物流公司“专线”牵头,协调安排运输的货车。据统计,仅在青山镇,像“步步高”这样的收购点有30多个,营销经纪队伍近百支,从业人员2000多人。
贸易量大的私人老板或企业,往往还拥有自己固定联系的车队,自行安排发货。居住在青山镇的澳门老板何结衡,经营果蔬贸易已有十几年。他的“步步高”农副产品收购站,拥有40多个工人,主要收购马蹄、莲藕、西红柿等果蔬,年贸易量超过6000吨。收购点每日都有一车货物,发往珠三角,其中大部分销往江门、中山。若某日货物量小,他也会通过物流公司进行发货。
周边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强劲需求,通过市场调节的杠杆,也在调动着荔浦农户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果蔬种植面积的扩大。
“种水稻,不如种早莲藕划算”,在青山镇所底村,年过半百的农民曾伯说,这些年,村里越来越多的稻田种上了莲藕。“亩产千斤的稻田,10担谷子不过一千元。早莲藕亩产2000多斤,收购价能达到1.5-1.7元/斤。”
流转途中价格可翻数倍
当荔浦杜莫镇54岁的菜农廖培然冒着微雨在自己地里采摘西红柿时,它们的统一收购价为0.8元/斤。经过分类装箱后,5月30日运抵中山果蔬批发市场的西红柿,个小的约1.5元/斤,个大的则卖到2.2元/斤。
5月30日12:40,风尘仆仆的莫华波和蔡兴贵抵达中山小榄文田批发市场。文田批发市场是中山第二大果蔬批发市场,每日流通交易的货物约150吨.其中70%的货物来自外省市,有些是直接运来,也有不少间接来自广州的江南批发市场和江门白沙市场。
两人留下货车,让档口老板卸下数十袋马蹄,径自出门吃饭,饭后,几乎没有任何休息,两人随即启程赶路。待赶到旅途的终点站中山市果蔬批发市场时,已是下午14:30.此时,距货车从荔浦东昌镇出发已经足足过去了17个小时。
这是果蔬进出中山的核心批发市场,每日吞吐交易的货物量达到300~500吨。外省市的水菜/干货辐轴而来,又从这里转运到中山市内大小市场,乃至香港、澳门。从荔浦运来的西红柿/茭白等货物,每日就有二十几吨,除此之外,附近镇区的蔬菜瓜果,也把这里当作一个批发集散的中心。
这批货物包括10麻袋茭白、几箱豆角和茄子、79箱大小不等的西红柿。15:10,莫华波的货车卸下最后一箱西红柿,完成了此行的使命。两人迅速打扫干净车厢,片刻都没有休息,调转车头前往佛山大沥镇。如果运气好,他们可以赶上在大沥接一单货,当日就启程返回广西。
西红柿静静躺在批发档口中。经过这一轮跋涉,它们的价格需要消化更高的成本,并为更多的经手者提供收益。其中,主要的成本为运输费和装卸费,而批发档主也将提高它们的价格,以获得盈利。
荔浦人莫正刚经营的悦达物流公司,被果蔬车司机和老板们称为“信息部”。每日,他都会接到各家的订单,标明发货数量和目的地。生意兴旺的时候,每日可以发4~5车货物,分别运往广州、佛山、中山、江门、东莞。
“平均下来,运送一吨果蔬,需要约250元的装卸费/运输费”,莫正刚表示。这意味着,在运达目的地后,平均每斤果蔬的成本将增加0.25元。
5月29日上午,当荔浦杜莫镇54岁的菜农廖培然冒着微雨,在自己地里采摘西红柿时,它们的统一收购价为0.8元/斤。经过分类装箱后,5月30日运抵中山果蔬批发市场的西红柿,个小的约1.5元/斤,个大的则卖到2.2元/斤。
马蹄的变化情况亦相类似。5月29日,在荔浦青山镇的“步步高”收购站,马蹄的收购价为每斤1.15元。6月1日,在广州白云山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马蹄的价格平均达3.80元/斤。
29日傍晚,夜幕已经降临。西红柿被摆放在中山市果蔬市场的批发档口,等待小贩和顾客。一辆小货车驶来,把其中一箱带往西区的一家工厂,次日供应工人的食堂。而廖培然摘下的这枚小个西红柿,躺在其中一个箱子中,被菜贩陈姨带到了中山市东区的华柏市场。第二天,它的上市价格是3元/斤。躺在旁边的大个西红柿,价格则已升到了每斤4元。
5月31日11:47,中山市民王先生拎着刚买下的西红柿,走出华柏市场。他不常来买菜,平时那是妻子的“业务”。今天下班得早,王先生便来到市场代劳。走在建设街上,这枚西红柿被他拿在手中,一口咬下,酸甜满颊。“味道还不错”,王先生笑了笑说。
珠三角“菜篮子”数据
东莞
东莞现有耕地面积47.9万亩,其中蔬菜总播种面积28.76万亩,总产39.12万吨。
东莞每年全市蔬菜需求量大约为130万吨,其中叶菜部分主要以本地及周边市县供应为主;瓜菜则以外省尤其是北方省份供应为主。目前,全市从事蔬菜批发的市场7个,其中虎门的富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瓜菜主要供应本地市场,瓜菜供应方面约占全市需求量的50%;而石碣的润丰蔬菜批发市场则主要以供应香港为主。
珠海
珠海现有耕地47万多亩,蔬菜种植面积约3.3万亩,年总产量13.3万吨,总产值(现行价)1.5亿元,蔬菜总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19%.珠海市蔬菜需求量约28万吨,自产蔬菜自给自足率约50%,超过一半蔬菜需依赖外地供给,其中叶菜主要来自坦洲,约占珠海蔬菜供应量的30%,瓜类则主要来自海南,大白菜等则来自云南。但珠海本地蔬菜并非全部供应本地,初步估算,至少有三成以上销往港、澳、广州等珠三角城市。
中山
中山有两大蔬菜批发市场,外省市的蔬菜、水果多经此进入中山。据统计,小榄镇文田蔬菜批发市场日均流通量为150吨,50%的货物来源于广州江南批发市场和江门市白沙市场,20%的货物来源恩平市、开平市等其它外县市。位于西区的中山市果蔬批发市场,日交易量则在300~500吨之间。在蔬菜输出方面,农业大镇民众、坦洲是输出大户。据介绍,民众主要市场的日均交易量分别约为100吨,叶菜多输往广州、深圳。而坦洲两大市场平均每日交易量超过150吨。另外,中山日均供港澳蔬菜达100吨,来自各镇区供港澳蔬菜基地。
江门
江门现有耕地225.2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约84.04万亩,蔬菜产量103.92万吨,总产值(现行价)11.72亿元,蔬菜总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20.33%.江门市的蔬菜需求量约76.96万吨,自产蔬菜基本可以自足,但因为气候原因,有不少蔬菜本地并不生产,所以在冬季的时候,叶菜、西红柿、冬瓜、白菜等均需外地调入。瓜菜类主要来自海南,大白菜来自湖南、云南等地。(数据收集:申鹏)
佛山
2009年佛山全年蔬菜种植面积为61.58千公顷(本报注:约等于92.37万亩)。全年蔬菜产量141.13万吨,水果产量5.76万吨。目前佛山市场上蔬菜绝大部分由本地供应,主要蔬菜供应区为三水区、高明区,少量为广州、中山等周边城市或外省调运来的蔬菜补充。全市大型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蔬果类批发主要集中在禅城区、南海区,其中具代表性的有禅城区扶西综合批发市场、南海中南农产品交易市场。
惠州
2009年,惠州市蔬菜种植面积(含复种)126.5万亩,产量190.2万吨。据农业部门统计,目前全市连片300亩以上菜场136个,占地面积9万余亩。惠州主要蔬菜品种有:梅菜、韭黄、甜玉米、菜心和冬瓜。
(数据收集:杨亮 饶得宏 黄怡 朱利辉 温振儒)
调查动机
上半年,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菜篮子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尽管官方数据屡屡证明中国的食品安全正在明显改善,可从年初的海南毒豇豆,到三月的广西毒白菜,再到四月的青岛毒韭菜,层出不穷的有毒蔬菜事件,让老百姓不得不以另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安。
3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解读称,意见希望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可追溯,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市长负责制进一步落实,供应保障、应急调控和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基于此,南方都市报珠三角各新闻部联合行动,就珠三角蔬菜来源、监管、农药使用、品牌建设等方面展开系列调查报道,希望以此让读者更真切地了解日常食用蔬菜的安全状况,且能助力有关部门更好地完善监管措施以及农业发展渠道。
(责任编辑:张晓远)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