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棉价往哪儿拐?
虽然天气的突然转冷,让人们瞬间都备感不适,然而棉花市场持续两个多月来的对峙,至今也没让业内人士为之“适应”。国内外存在的巨大棉花价差,棉花进口配额发放后可能对市场所形成的压力与国内所存在的客观的资源极大缺口是多空双方作为看涨和看跌市场的主要依据。
将近年关,业内人士丝毫都没有半点放松,在众多未知因素没有浮出水面之前,棉花市场的后市走势在当前可谓是异常敏感。这个问题的确很难让人说清楚,更是困扰众多棉纺企业的难题。记者在采访中,每当提及此问题,大部分业内人士往往都会避而回之,或绕道而行,敢言者并不多。当然在犹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各棉花诸侯们,各抒己见的也不在少数。普遍认为,春节前,市场难有大作为。
沉重 困难 微妙
和去年相比,当前棉花市场可谓大相径庭,沉重的市场脚步,困难的棉纺企业,微妙的行情走势。
中小规模的棉花企业因为今年市场存在较大风险,大多手中没有存棉。而当前市场的微利,使得一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棉花企业手中多少存有一定棉花库存。据山东棉麻公司电子商务部经理包森胜介绍,由于今年棉花资源紧张,如山东武城就有很多棉花小企业都没开门收购,而中小规模的棉花企业也因为风险都已出售,只有一些上规模的棉花企业手中有存棉。据了解,大型的棉花企业手中约有80%的存棉,促使他们存棉的最主要原因是市场没有利润。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棉花企业因为收购中,部分资金使用农发行贷款,而且生产成本比小规模的企业高,在当前市场中就没有利润。现在出售,赔本是板上钉钉,与其赔本,还不如在吃紧的供需面前,持有一定棉花观望,等待后市,也不失是一条可期之路。
“今年棉花企业大多亏损,存棉很少。”河北保定星宇棉花有限公司经理谢奇宇说。他解释,据他了解,今年小棉花企业没有惜售现象,中等规模的棉花企业手中约有100吨左右的棉花库存。这种情况源于今年棉花资源大幅减少,据他了解,今年棉花产量可能比国家有关部门预测的还要少,河北北部棉区棉花产量只有去年的一半。
“现在市场还比较困难,行情比较微妙。”中国棉花网信息咨询部总顾问顾彬用困难和微妙简单明了地向记者勾勒出当前市场的偏弱行情。他说,目前市场行情处于平行运动中,方向改变的可能性不大,市场也没有启动的迹象。在前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明确提出,国内棉花价格的合理水平在13000—15000元/吨。他认为,国家的态度希望棉价稳定,当前棉花价格在14000元/吨左右,虽然整体处于较高水平运行,但仍处于国家的掌控之内。所以,国家对棉花市场没有出手干预的必要性。
“棉花企业的库存不多,但每家都多少有一点,现在都想卖。”湖南省棉麻公司老总陈继业如是说。他认为当前市场疲软的根本原因是产业膨胀,带来棉花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企业利润缩小,这是历史的必然,直到优胜劣汰。因为纺织企业资金特别紧张,棉花销售比较困难。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市场行情无非就是两种,除了上涨就是下跌。对市场走势的看法上自然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犹如一个装了半瓶水的瓶子,说它一半是空的,还是说它一半是满的,显然两种说法没有对错。
“我认为今后棉花市场可能逐渐好转,春节前会稳中见涨。”包森胜代表了谨慎看好的观点。首先,从全球的供需关系看,需求稳步上涨,对全球棉价将是一种利好。美国农业部发布的12月月报显示,全球棉花略显供不应求。2005/2006年度全球产量将达到2444.8万吨,消费量预测为2500.5万吨。其次,目前纱线市场比较好,平稳中有启动迹象,这和临近年关纺织生产需求加大有关。春节前纺织企业备货,多少可以给棉花上涨带来一些支撑。再次,我国纺织企业用棉需求受纺织品出口影响比较大,而当前对欧盟的出口配额已经确定,对美国的出口数量也在招标中即将一目了然,纺织企业在出口订单明了下,对棉花将会呈现一定需求景象。第三,即使春节前配额下发,对国内年前市场冲击不会很大。因为目前在保税区的棉花只有10吨左右,外棉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还需要等待时日,所以年前,即使纺织企业有了配额,最早也要等到2月份以后才能拿到大量外棉,在短期的市场启动中,对国内棉价影响不会很大。最后,从明年的棉花种植意向看,棉农并没有太大植棉积极性。今年籽棉平均2.9元/斤的收购价格并没有完全达到棉农预期,随着行情的发展,今年棉农最后的心理预期价格在3.0元/斤以上。如果按2.9元/斤的籽棉收购价格计算,籽棉亩产不到500斤,一亩棉花的利润不足1000元,远远小于种植小麦所带来的收益。
在外棉企业的眼中,同样国内棉花价格下行的可能性不大。一家外棉企业在国内销售处的负责人说,当前国际市场在盯着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又在观望着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处于平稳震荡中,在等待国家政策明朗化,今后向下走的可能性不大。高成本和供求关系是支撑其观点的一个因素,此外,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发布报告显示,本年度棉花仍供不应求,是其另一支撑理由。
谢奇宇也认可春节前棉花市场稳中小涨的观点。他说,当前棉花期货市场和电子撮合市场行情都偏低,而现货偏高,期货和撮合市场将高走,形成高于现货的偏空走势。第一,今年内地的棉花质量普遍较低,能够可以进入撮合和期货的仓单是少之又少,这无形中对电子撮合和期货市场形成了逼空行情。电子撮合和期货市场价格已经低于现货价格,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低后,市场有正常回归的可能,不排除出现反弹行情,但幅度不会很大。第二,从外棉走势看,国内棉价可能会涨。因为前段时间,我国纺织企业大多数采用的进口棉中美棉所占比例很小,这个年度发放的棉花进口配额中,将增加对美棉的需求,可能会带动国际棉价上涨,从而使国内棉价跟涨。
“春节前,棉花市场的变动不会很大。”顾斌认为当前棉价处于较高水平运行,但涨跌幅度也不会很大,整个市场偏弱。他从以下几点解析了自己的观点:第一,公认的纺织企业年前备货需求支撑力度可能比较小,集中采购的可能性不大。自棉纺企业经历了2003年度的市场洗礼以来,棉纺企业的态度大多数都相对冷静和理性,在棉花补库上大多数采用随用随买策略。一方面,据了解,当前棉纺企业的平均棉花库存在26天左右,即使年前备货,棉纺企业也将顶多把棉花库存再增加10天,这对当前棉花市场无法构成需求大力支撑。另一方面,当前很多能够拿到棉花配额和竞争纺织品出口配额的纺织企业,早有购棉准备,打算使用外棉的纺织企业,只是在等待棉花配额的发放。第二,资金问题是制约棉纺企业的瓶颈。临近年底,棉纺企业需要资金开支的地方增多,如银行还贷、职工年终奖金等等,使得企业资金压力加大,这也制约了纺织企业的购棉力度。第三,当前国内一部分棉花企业还存在一种旧的经营惯性,习惯把棉花留在年后出售。在今年的市场行情中,棉花企业的这种经营方式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配额发放仍是焦点
当前,在已经炒了近一个月的棉花进口配额问题没有尘埃落定之前,有关棉花进口配额可能带来的对市场的一切作用仍是市场炒作的热点,也是对市场后期走势分析的主要看点。虽然当前市场对棉花进口配额的利空传言也已几乎消化殆尽,但也不排除,国家对此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会再度点燃利空之心,当然如果利多更是各棉纺企业的希望。
顾斌认为,在棉花进口发放之前,该怎样发放,如何实现国内外棉价差平衡,从而稳定棉价,保护国内的棉纺企业利益是当前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最头疼的事情。市场上最近又对棉花配额发放存在这样一种说法,就是采用计税底价的方法。国家可能将棉花价格的计税底价定为13000元/吨,如果这成为事实,不仅完全符合国家允许的棉价的合理价位——13000元/吨—15000元/吨,又可以保证棉纺企业的利益,无疑这种棉花进口配额的发放方式是整个棉纺产业链期待和希望的。
“从配额角度看,我认为关税定在5%,底价在12000—13000元/吨比较合理。”谢奇宇直言不讳。他解释,不论从保护棉农利益,还是涉棉企业利益角度来看,提高进口棉的进入门槛是最好的方法,而且还能保证进口棉的质量,填补国内市场中高等级棉紧缺的空当。如果实施配额外10%关税,棉纺企业利益受保护程度较小,只能增加纺织行业利税,对棉花质量也没有提高。
业界一致认为,元旦前后棉花进口配额将发放,据外棉企业在国内销售处的负责人介绍,当前,国内前去该公司订货和询问的纺织企业比较多,但在市场的不确定性面前,棉纺企业不要一相情愿地盲目等待配额,要做好留一手的准备。总之,在这个各方消息还没明朗前的行情中,不论是棉花企业还纺织企业最好还是小心行事,继续在理智中三思而后行。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国产棉为何难向下流通?
- 下一篇:棉纺企业生存状况调查(下)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