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棉种:爱你在心口难开——棉种价格的是是非非
作者: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7日
眼下,春播在即,棉农都开始做着春耕前的各种准备,种子市场也一如既往地红火起来。近日,有消息称,浙江慈溪市自主选育的一种抗虫棉新品种“慈抗杂3号”的市场价达到了每公斤130元,比普通棉种的价格高出不少。
据记者了解,目前很多棉农购买棉种的价格保持在每公斤十几元钱的水平上,有的甚至购买的是几元钱一公斤的种子,那么,诸如慈溪自主选育的这类售价比较高的高科技棉种,棉农能不能接受呢?而种子研究和销售部门对种子较高的价格又有哪些解释呢?
棉农:
不得不考虑的种子价格
棉农在算成本账时毫无疑问种子成本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由于各个产棉区使用的棉花品种、种植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各个棉区棉种成本投入也不尽相同。
山西运城市是每年国内新棉上市较早的地区之一,天天和当地棉农打交道的运城市稷山县清河镇薛村节节高农民科普协会会长赵建光告诉记者,当地棉农在选择棉种时都选择一公斤价格六七元钱的,虽然棉农自己也知道这样的棉种质量不能保证,但由于农资价格涨了,只好在种子上降低成本投入。而在当地,选择使用价格在八九十元一公斤的高科技标杂A1棉种的棉农只能占到1%,这其中大部分还都是报着试试看态度的只种一两亩棉花的小户。据介绍,标杂A1每亩地用种量在一公斤左右,而普通棉种的用种量在六七公斤,这样算来,普通棉种和高科技棉种的成本差不了太多,但使用高科技种子,棉花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技术都必须配套才能达到预期产量,而当地的棉农根本做不到这一点,这也是棉农不选择高科技棉种的原因之一。
据赵建光介绍,当地棉农购买种子的渠道有两个,一个渠道是县种子公司,一个是个体种子商,很少能接触到科研院所培育的种子。他认为,高价并不会制约高科技种子的推广,如果种子能保质保量,价格高点也能从产量上弥补回来。
据对江苏大丰市草堰镇双垛村李平、李素荣、朱松旺、孙玉祥、奚圣贵等5位棉农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每亩地所使用的种子平均价格维持在38元左右,占所有农资成本的12%左右,由此看来,种子成本在棉农的整个生产成本投入中是很重要的一项,这直接影响着棉农从价格高低上来选择棉种。
山东夏津县一位经营着500多亩棉花的董姓植棉大户告诉记者,他每年购买种子时价格也是做出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新棉的利润,他在种子价格上基本选择每公斤13元左右的种子,太贵了成本上承担不起。他告诉记者,棉农非常渴望能用上高科技棉种,但价格的因素确实阻碍了棉农对高科技的渴望,希望种子科研院所能考虑棉农的经济条件和心理,尽量以比较低的价格给棉农提供好的棉种。
高科技棉种的研发是为了促进棉花产业的发展,而较高的价格却似一道墙般把棉农和棉种分别拦截在墙的两面,这无疑对棉种的推广和棉花产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科研院所:
不得不面对的成本投入
棉农希望能用较低的价格买到好的棉种,这是作为买方市场普遍存在的心理,而好的棉种价格却让棉农望而却步。作为种子研究机构又怎么看待比普通棉种高出很多的高科技棉种的价格呢?
河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一位棉种研究员告诉记者,一般一个常规杂交新棉种的问世要经历好几年,其研究成本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当地试验田的费用,一般一个正在科研的棉种在当地至少要60亩左右的试验田,每年每亩要投入地租、水费、管理、农药、化肥等一共在650元左右,这样一共39000元。一部分是海南试验田的费用(几乎所有的棉种研究所在海南都有试验田,这样可以做到一年两次播种,加速棉种的换代。也就是说,一个棉种如果需要10年才能研究出来的话,利用海南的气候优势,可以缩短为5年。海南实验田一般在5—6亩,每亩包括租金、种植费用等要投入4000元/—5000元/亩。)按5亩、4500元/亩算,一共是22500元;还有一部分就是研究员的在试点之间的差旅费、研究员会议交流费、搞试点的经费(用棉农的棉田做试点,发放免费种子给农民的同时,要补贴棉农每亩棉田500元,因为棉种是实验中的种子,有减产的风险。)等等每年10000元左右。
由此看来,一般一个新棉种要培育到可以投放市场的程度,其实验时间都在7—8年左右,按8年算,8×(39000+22500+10000)=572000元。
这只是北方常规棉种的培育费用,如果是像“慈抗杂3号”这种转基因棉种,其成本要比常规棉种要高的多,光其前期在实验室的育种经费每年就要投入7—8万,要技术非常成熟,也得至少3年才能拿到苗(后期实验田程序于常规棉种程序一致)。这只是能培育成功的品种的成本,不能成功的种子的成本,也应该算在育种的成本里。
这位研究员介绍说,市场上一般新的常规棉种多在20元/斤左右,但是由于百姓认为“新的好”,总想试试。所以,新的棉种一般上市的价格都比较高,等过一两年,再有新的棉种的问世,前一个棉种的价格就将下来了。因此,研究人员一般都有很大的压力。
湖南亚华棉花种业公司亚华种业棉花种子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类似“慈抗杂3号”这样卖到130元/公斤的种子在市场上并不少见,甚至有好多价位比这个还高。
中棉所栽培室主任毛树春介绍说,他在2002年做过一个关于市场上出售的种子研究成本的详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类型的棉种,其研究成本并不尽相同。常规棉种研究成本相对较低,杂交的次之,又杂又抗的成本最高。除了棉种的研究成本外,种子公司在种子的包装上也下了一番工夫,瓶装的、罐装的、袋装的等各色各样,当然其价格也不可同日而语。毛树春说,比“慈抗杂3号”价格还要高的种子,市面上也常见到。有些新品种之所以卖很高的价钱,有好多方面的因素。首先,研究成本即科技含量是其中一个原因,转基因棉100多万的研究经费不算多;棉种卖的价高,说明它有市场需求,这是由市场的价格规律决定的;再其次,商家炒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江苏省物价局近日发布了今年水稻、棉花种子销售政府指导价格。其中棉花种子销售指导价分两种,罐装杂交棉种到户零售价的中准价每公斤为80元,袋装杂交棉种到户零售价的中准价每公斤为74元,上浮幅度均不得超过15%,下浮不限。
江苏省利用政府干预的方式来保证种子的质量和价格,这对棉农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除了江苏,全国其他产棉区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更多的棉农走近高科技,使高科技真能被棉花产业所用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据记者了解,目前很多棉农购买棉种的价格保持在每公斤十几元钱的水平上,有的甚至购买的是几元钱一公斤的种子,那么,诸如慈溪自主选育的这类售价比较高的高科技棉种,棉农能不能接受呢?而种子研究和销售部门对种子较高的价格又有哪些解释呢?
棉农:
不得不考虑的种子价格
棉农在算成本账时毫无疑问种子成本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由于各个产棉区使用的棉花品种、种植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各个棉区棉种成本投入也不尽相同。
山西运城市是每年国内新棉上市较早的地区之一,天天和当地棉农打交道的运城市稷山县清河镇薛村节节高农民科普协会会长赵建光告诉记者,当地棉农在选择棉种时都选择一公斤价格六七元钱的,虽然棉农自己也知道这样的棉种质量不能保证,但由于农资价格涨了,只好在种子上降低成本投入。而在当地,选择使用价格在八九十元一公斤的高科技标杂A1棉种的棉农只能占到1%,这其中大部分还都是报着试试看态度的只种一两亩棉花的小户。据介绍,标杂A1每亩地用种量在一公斤左右,而普通棉种的用种量在六七公斤,这样算来,普通棉种和高科技棉种的成本差不了太多,但使用高科技种子,棉花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技术都必须配套才能达到预期产量,而当地的棉农根本做不到这一点,这也是棉农不选择高科技棉种的原因之一。
据赵建光介绍,当地棉农购买种子的渠道有两个,一个渠道是县种子公司,一个是个体种子商,很少能接触到科研院所培育的种子。他认为,高价并不会制约高科技种子的推广,如果种子能保质保量,价格高点也能从产量上弥补回来。
据对江苏大丰市草堰镇双垛村李平、李素荣、朱松旺、孙玉祥、奚圣贵等5位棉农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每亩地所使用的种子平均价格维持在38元左右,占所有农资成本的12%左右,由此看来,种子成本在棉农的整个生产成本投入中是很重要的一项,这直接影响着棉农从价格高低上来选择棉种。
山东夏津县一位经营着500多亩棉花的董姓植棉大户告诉记者,他每年购买种子时价格也是做出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新棉的利润,他在种子价格上基本选择每公斤13元左右的种子,太贵了成本上承担不起。他告诉记者,棉农非常渴望能用上高科技棉种,但价格的因素确实阻碍了棉农对高科技的渴望,希望种子科研院所能考虑棉农的经济条件和心理,尽量以比较低的价格给棉农提供好的棉种。
高科技棉种的研发是为了促进棉花产业的发展,而较高的价格却似一道墙般把棉农和棉种分别拦截在墙的两面,这无疑对棉种的推广和棉花产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科研院所:
不得不面对的成本投入
棉农希望能用较低的价格买到好的棉种,这是作为买方市场普遍存在的心理,而好的棉种价格却让棉农望而却步。作为种子研究机构又怎么看待比普通棉种高出很多的高科技棉种的价格呢?
河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一位棉种研究员告诉记者,一般一个常规杂交新棉种的问世要经历好几年,其研究成本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当地试验田的费用,一般一个正在科研的棉种在当地至少要60亩左右的试验田,每年每亩要投入地租、水费、管理、农药、化肥等一共在650元左右,这样一共39000元。一部分是海南试验田的费用(几乎所有的棉种研究所在海南都有试验田,这样可以做到一年两次播种,加速棉种的换代。也就是说,一个棉种如果需要10年才能研究出来的话,利用海南的气候优势,可以缩短为5年。海南实验田一般在5—6亩,每亩包括租金、种植费用等要投入4000元/—5000元/亩。)按5亩、4500元/亩算,一共是22500元;还有一部分就是研究员的在试点之间的差旅费、研究员会议交流费、搞试点的经费(用棉农的棉田做试点,发放免费种子给农民的同时,要补贴棉农每亩棉田500元,因为棉种是实验中的种子,有减产的风险。)等等每年10000元左右。
由此看来,一般一个新棉种要培育到可以投放市场的程度,其实验时间都在7—8年左右,按8年算,8×(39000+22500+10000)=572000元。
这只是北方常规棉种的培育费用,如果是像“慈抗杂3号”这种转基因棉种,其成本要比常规棉种要高的多,光其前期在实验室的育种经费每年就要投入7—8万,要技术非常成熟,也得至少3年才能拿到苗(后期实验田程序于常规棉种程序一致)。这只是能培育成功的品种的成本,不能成功的种子的成本,也应该算在育种的成本里。
这位研究员介绍说,市场上一般新的常规棉种多在20元/斤左右,但是由于百姓认为“新的好”,总想试试。所以,新的棉种一般上市的价格都比较高,等过一两年,再有新的棉种的问世,前一个棉种的价格就将下来了。因此,研究人员一般都有很大的压力。
湖南亚华棉花种业公司亚华种业棉花种子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类似“慈抗杂3号”这样卖到130元/公斤的种子在市场上并不少见,甚至有好多价位比这个还高。
中棉所栽培室主任毛树春介绍说,他在2002年做过一个关于市场上出售的种子研究成本的详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类型的棉种,其研究成本并不尽相同。常规棉种研究成本相对较低,杂交的次之,又杂又抗的成本最高。除了棉种的研究成本外,种子公司在种子的包装上也下了一番工夫,瓶装的、罐装的、袋装的等各色各样,当然其价格也不可同日而语。毛树春说,比“慈抗杂3号”价格还要高的种子,市面上也常见到。有些新品种之所以卖很高的价钱,有好多方面的因素。首先,研究成本即科技含量是其中一个原因,转基因棉100多万的研究经费不算多;棉种卖的价高,说明它有市场需求,这是由市场的价格规律决定的;再其次,商家炒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江苏省物价局近日发布了今年水稻、棉花种子销售政府指导价格。其中棉花种子销售指导价分两种,罐装杂交棉种到户零售价的中准价每公斤为80元,袋装杂交棉种到户零售价的中准价每公斤为74元,上浮幅度均不得超过15%,下浮不限。
江苏省利用政府干预的方式来保证种子的质量和价格,这对棉农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除了江苏,全国其他产棉区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更多的棉农走近高科技,使高科技真能被棉花产业所用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山东:市场有价无市 重回对峙格局
- 下一篇:河南天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