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破8”打碎纺企财富梦想

    1∶8.1100、1∶8.0770、1∶7.9982, 5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了8∶1的心理关口,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这也是自去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新高点。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近日表示,人民币升值已经使国内许多纺织企业陷入困境,部分在华的外商投资企业也受到一定影响。

雪未融霜已来

    对于一直以来靠低价格来打拼国际市场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汇率“破8”正在考验着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心理承受能力。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在中国纺织品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贸易摩擦也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如何在WTO框架下维持国际贸易的长期稳定,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国际贸易新格局中,中国第一次从舞台的边缘走到了中央。

    2001年,中国开始享受纺织品一体化的阶段性成果之前的一年,中国纺织品出口534.4亿美元,同比增长2.4%。200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到950.3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在中国纺织品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贸易摩擦也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涉华贸易摩擦更加激烈。1—7月反倾销新立案4起,美国对华19种36个类别的纺织品设限或者准备设限;欧盟对华10个类别的纺织品进行数量管理;土耳其对华42个纺织品类别实施配额限制;哥伦比亚对中国纺织品发起特别保障措施调查,其中对袜子设立了关税;其他如秘鲁、墨西哥、巴西、南非等国,也相继提起贸易保护措施。

    中国纺织业在遭遇配额危机之后,目前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外贸服装订单的毛利在0.5元人民币左右,即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在0.5元人民币左右。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意味着外贸企业每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将损失0.15元人民币。去年7月21日,中国宣布人民币汇率与美元脱钩,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人民币升值2%。截至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达到了3.17%,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升值4.9%。

    河北圣仑进出口集团公司是河北纺织服装出口最大的外贸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刘铁军近来一直在密切关注人民币的汇率变动情况,他告诉记者,从去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就一直在波动,有关人士也曾对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破8”有过预期,在此期间,圣仑积极应对,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但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还是无法控制。”中东地区一直是圣仑的主要出口市场,向该地区出口的阿拉伯袍、阿拉伯裤等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去年,圣仑向中东地区出口1500万美元。但是,由于产品附加值不高,较低的利润抵挡不了汇率变动的影响,今年以来,圣仑不得已逐渐退出这块市场,出口值开始锐减。“今年,我们可能连去年一半的出口值都达不到。”刘铁军说。中东市场的萎靡让圣仑整个出口业务大大受挫。刘铁军说:“截至4月底,我们公司的出口成交额刚刚达到去年3月底的水平,同比下降了26.7%。”

    众所周知,纺织业是一个利润很薄的行业,尤其是这几年,一般也就几个百分点的利润。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企业用美元交易,换回人民币的时候就会发现利润缩水了。浙江嘉兴汇新进出口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杨女士称,去年7月21日当天,公司在运输途中的货物的利润按当时的汇率计算就损失了300万元人民币。

    据海关人士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给纺织品经营企业前期已承接的出口订单带来损失;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的一点点升值,微薄的出口利润逐渐被蚕食,经营企业不敢承接后期纺织品出口订单。

    据了解,去年传闻人民币升值前,浙江绍兴就有不少企业不敢接单,升值后,又因无利可图而白白放弃生意。

    薄熙来称,汇率机制的改革对于优化中国进出口结构,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人民币升值也使中国出口企业利润明显降低,如纺织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人民币升值3.17%,已使许多企业陷入困境。他指出,不少在华的外商投资企业事实上也受到影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最近公布了对在华日资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49.8%的企业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其有消极影响,只有24.4%的企业认为有积极影响。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纺织企业出口利润的同时,也为纺织企业进口外棉提供了利润支持,但据记者了解,由于目前外棉配额迟迟不发,人民币利率变化在进口外棉方面带来的利润无从谈起,即使下发配额,对纺织企业的正面影响也非常小。

货币市场化你该怎么办

    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最重要的不是眼下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而是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走向,对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将是一个常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纺织企业如何来应对人民币升值后的新变化呢?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表示:“对一些低附加值出口产品来讲,升值会带来一些阻碍,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本来价格就低,利润很薄,如果人民币升值,企业就更无利可图了。”孙淮滨提醒企业,“一定要把出口增长逐渐由过去的数量型、低价型转移到高附加值的品牌开拓上来,这样就能使你在出口过程中有一个较高的利润回报,就能够适应人民币升值的变化。我觉得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是最根本的。”

    孙淮滨认为,由于过去国际市场对一些服装纺织的低端产品有一定需求,而这些订单往往会流向劳动力相对低廉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国市场,但这些产品附加值低,利润也比较低,承受不了这种汇率变化的冲击,一些企业因此破产、停产,所以,纺织出口企业只有靠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品牌意识,用积极的态度迎接这种挑战,才是最好的出路。“现在企业多数是在做加工制造,品牌是别人的,渠道是别人的,所以在整个国际贸易价值链中,我们占的份额很小,为什么呢?因为那两个高端领域,不在我们手上,如果我们制造得很好,品牌也有,渠道也打通了,甚至能影响和控制市场,那么我们从国际市场上得到的利润和回报显然比光在制造上下功夫要高,甚至要高得多。”

    北京铜牛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张宏忠在这样的当口,对媒体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做法:“首先调整产品结构,我们就做一些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而且比较高档的衣服,我们把产品结构定位在高档户外休闲这一块,我们又做附加值更高一些的包口激光开兜无缝的做法,让我们的附加值高到汇率变化不会造成很大影响的程度。”张宏忠介绍说,前几年铜牛开始做出口时,主要加工一些裤子、防水夹克和简单工作服,每一件的加工费只有6、7元人民币,不到一个美金,而现在加工高档休闲服,一件加工费可以赚到10美元以上,是原来的10倍,甚至20倍,附加值明显提高。

    业界人士认为,目前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人民币还将升值,中国纺织行业必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研究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2%至6%。如果人民币升值5%至10%,行业利润率下降10%至60%,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更大。由于先前受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档次较低和附加值低的产品,业界专家建议企业在增加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以更大限度地降低汇率变化带来的影响。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