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上市前棉价谁说了算?
年度形势影响走势
中储棉信息中心市场总监、高级经济师曹跃生认为7、8月份棉花走势要从整个年度形势分析。
自2003/2004年度以来,棉花价格一路走高,收购价格处于较高水平上,其中,3月份棉花价格涨幅达到了1162元/吨,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月度均价为13213元/吨,棉花市场处于高位运行中。4月份开始在“非典”的影响下棉花价格开始大幅走低。6月份开始,棉花价格又出现补涨行情,7月16日棉花价格小幅回升到13135元/吨。7月17日—8月24日,受纺织淡季影响,纺织企业调整了产品结构,减少了用棉需求,加上棉花企业迫于还贷压力和筹集新棉收购资金,加大了销售力度,即使在河北、山东、河南等主要棉区持续的阴雨天气对棉花产量预期和上市时间产生一定影响的情况下,当时棉花市场上资源供求关系表现为供大于求,棉花价格走出了小幅下跌之势。8月25日,在后市棉花产量预期大幅减少,需求强劲的影响下,棉花价格踏上了上涨行情。
2005年7、8月份,棉花市场徘徊于弱市之中,棉花价格小幅走低,9月上旬,因新年度市场存在大量缺口,棉花价格迅速上涨。“2005上半年,国际贸易摩擦比较严重,后期纺织需求下降是影响此段棉花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之一。”曹跃生如是说。
2004/2005年度棉花市场微波荡漾,脚步比较平稳。2004年度前半时期,在2004年棉花产量创历史新高影响下,始终没有走出2003年度的弱市行情。为了稳定棉花市场,支撑棉价,2004年11月1日,国家公开收储30万吨2004/2005年度新棉,11500元/吨的最高到库价格将当时的棉花价格稳定在11300元/吨以上。2005年春节以后,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进入后配额时代,纺织需求大量增加,棉花价格一路走高,最后止步于4月30日国家发放70万吨关税外棉花进口配额的余音里。随着纺织贸易摩擦的加重,纺织出口形势不明朗,6月份棉花市场盘整运行。7月下旬,国家再度发放70万吨关税外棉花进口配额,使得棉花市场经历了一次考验。即使7月份下年度棉花产量预期大幅减少,因配额和国际上对我国纺织品的一再“设限”和“特保”的影响,2005年7、8月份我国棉花市场供大于求,棉花价格呈小幅下跌的走势。
产量增 受制于国际市场
产量预期增加在影响棉花市场走势中除了要区分增加的幅度外,下年度的需求量却起着重要作用。
2004年7、8月份棉花价格虽然仍旧小幅走低,但市场整体处于回暖时期。“这是年度棉花价格下跌的延续。” 曹跃生说,2003年度,国际棉花市场处于下行阶段,国内棉花市场受到了国际市场的较大影响。
2003/2004年度,棉花价格大幅涨跌,市场大幅震荡。受2003年棉花产量大幅减少,国内棉花存在大量缺口的影响下,2003年度上半年度,棉花价格一路狂飙至18000元/吨。相信大家对2004年3月4日国家发放100万吨关税外棉花进口配额的事件一定还记忆犹新,此次配额发放将棉花市场的“高温”降到了冰点,随着国际棉花价格的第三次下跌,步入了熊市。五一以后棉花价格像决堤的洪水一泻千里,从16500元/吨下跌到了13000元/吨左右。虽然棉花市场在7月份国家延续棉纺企业信贷政策中走出了6月份的低谷,但是2005/2005年度产量预期增加,棉花生长形势向好,致使7—8月份棉花价格仍处于小幅下滑之中。2004年8月18日,国家发布了通过交易市场轮入4000吨储备棉的公告,13050—13100元/吨的采购价格支撑了国内棉价的下跌幅度以及一定时间内的企稳。
2003/2004年度,在国际市场跌势影响下,业内人士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创伤,100万吨的棉花进口配额扭转了国内棉花市场的供给关系,国家政策使得2004年7、8月份棉花价格跌幅减小,棉花市场整体处于回暖期,市场在小幅走高中过渡到了2004年度。
同样,今年我国棉花产量预期将增加,但是增幅却十分有限,据调查,今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将比去年增加,增幅为3%左右。
今年棉花种植面积与2004年同是一个增长的年份,那么7、8月份棉花市场是否会出现与2004年一样的行情?
上周郑州期货市场上演大幅跳水行情,第二个交易日,期价开盘后大幅下跌,最大跌幅180点;最后一个交易日,继续回调创上周最低点14660元/吨,紧紧逼近5月8日创出的年度低点14600元/吨。据悉,此次行情深幅下跌的导火索是市场上又有传言: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商榷棉花进口配额发放事宜。
可见,在当前这个非常时期,棉花进口配额因素是除了产量和天气因素外影响新棉上市前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在悬而未决的棉花进口配额问题面前,业内人士认为,7、8月份棉花市场难走出弱市行情,但对棉花市场走势方向和新棉收购价格出现了分歧。
“国家宏观政策的目的是保护整个行业的利益,今年在棉价上涨前国家不可能发放棉花进口配额,棉花价格只有上涨到14500元/吨左右,国家才有发放棉花进口配额的理由。”河北星宇棉花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奇宇这样看待影响今后棉花市场走势的进口配额问题。他说,如果今后棉花价格上扬,国家在新棉上市前发放棉花进口配额,将对人们心理产生较大影响,控制新棉收购价格。
因为我国第一季度投资增长过快,国家为了抑制投资过热而带来的通货膨胀,在今后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的表现就是4月底国家上调了贷款利率。这预示着国家对今年新棉收购资金将从严管理。对此,谢奇宇表示,农发行的资金政策对新年度籽棉收购价格影响不大。
曹跃生谨慎地说:“从整体看,今年7、8月份棉花价格将继续呈下跌之势,不看好,但如果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棉花产量大幅减少,今后走势也将发生变化。”他分析,影响7、8月份棉花走势的主要因素有进口棉、人民币升值、纺织出口形势不好。2005/2006年度,棉花进口配额集中发放,进口棉以价格优势获得了国内纺织企业的青睐,导致市场上一定时间内棉花供给大于需求,因此,自去年11月份以后,棉花市场走向了下滑之路。若出口退税再下调,将给本就出口并不乐观的纺织市场带来一定压力,势必制约用棉需求,影响棉价走势。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纺织业将首当其冲,受到的损害最大。
“今年7、8月份棉花市场没有涨的势头。”安徽省棉麻公司经理吴传信认为。他分析,在影响今后棉花走势中,有两个因素比较重要。第一,当前市场上棉花资源量小于需求量。他说,当前国内棉花企业的商品库存量还不小,特别是新疆棉还比较大,而纺织市场却进入到了淡季,纺织需求不强,难对棉价形成支撑。第二,虽然从下年度需求看,仍存在巨大缺口,但是,如果按正常年景预计,新年度棉花收购价格将比去年低。
“我认为今后棉花走势的方向应该向好。”山东金高瑭棉油绒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重安说。他分析,随着棉花市场国际一体化的加快,供需缺口在分析大的棉花走势时已经不是那么“重要”,要综合分析宏观市场和金融市场等大环境下市场运行平稳的各个因素。从当前宏观形势看,经济形势向好,国际金融通货膨胀苗头出现,棉花后期长势不确定,下年度的产量预期较需求来说可能不高。这些成为他看好后市走向的主要因素,他坦言,在今年新棉上市后可能或许会出现2003年的行情。
从历年来7、8月份棉花市场走势可看出,后市棉价或将出现小幅走高,但整体市场行情仍将难以走出弱市行情。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长势略逊去年 病虫害现象暂不严重<br/>部…
- 下一篇:纱市淡季微露 纺企青睐外棉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