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企经营与口味迎合
作者: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7日
前段时间,笔者与几个朋友去一座沿海城市游玩,在海滩上,笔者看到不少简陋的摊位上在售卖具有浓郁当地特色的服装,无论是从面料还是做工上来看,这些服装都算不上精良,甚至有些摊位的衣服还显得有点粗制滥造,但光顾摊位的游客却络绎不绝。由于每件衣服价位都比较低,大概在50元左右,绝大多数游客都不空手而归,笔者和同去的几位朋友也被这具有浓郁当地特色的服装所吸引,不禁挑了几件作为纪念品打算回去送给亲戚朋友。
其实,海滩上所卖的一件50元左右的衣服真正的价值也就在30元左右,而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多游客选购,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些服装销售商抓住了游客“留点纪念”的消费心理,而同时他们所定的销售价位和服装本身比其他旅游商品更具实际使用作用的特点也同样迎合了游客的消费心理,这各方各面的迎合让游客忽视了服装在质量上真正的价值。50元对于去当地旅游的人不能算高,但利润却非常可观。
这两年,欧美等我国纺织品销量比较大的国家频频对我纺织品“设限”,暂不论各种“设限”的理由是否成立,单说怎么才能尽量避免欧美等国对我纺织品“设限”,这就得说到前面所说的海滩服装销售商所在销售中形成的“口味迎合”。
要说“口味迎合”就得先了解进口我国纺织品的消费国家和地区当前喜欢什么“口味”,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谈到“迎合”。
纵观欧美对我国“设限”以来所涉及到的产品类别,多是利润低薄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高附加值产品遭到“设限”几乎没有,而欧美对中国的纺织品设限,也只是限制了数量,并没有限制价格。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市场对于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仍然处于比较平衡的时期,而政府也一直鼓励纺织企业走高附加值道路。国内政策和国际需求无一例外地把目光对准了高附加值产品,作为纺织企业,我们从国内的生存环境和国际需求来考虑,走高附加值道路是企业谋求发展不能躲避一个重要阶段。
对于一个纺织大国的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体来说,迎合国际销售市场,远远要比海滩上几家服装小商贩迎合几拨游客难得多,但海滩小商贩的红火销售场面,却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产业群体在学会迎合市场后的光明未来。
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体,怎么来迎合整个世界的“口味”呢?
“作为上游阶段的纺织品高端新产品开发、设计与下游阶段的纺织品高端产品物流都属于高附加值的产业,而处于中游阶段的低端纺织品加工则属于附加值的低谷,由此便是一张两头高中间低的‘微笑’曲线,一位纺织业内人士曾经形象地来描述整个纺织产业链条的感性认识。由于我们的纺织企业大多属于低附加值的低端纺织品加工,利润较少,所以建议改变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产业结构向左或向右——高附加值领域转移。同时,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已成为我国提高进出口贸易水平、完成从贸易大国跨向贸易强国的首要任务。
在跨越纺织品特保壁垒的过程中,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制定国际化经营策略,适时调整产品的出口经营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同时应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与美、欧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新市场,包括东南亚、东欧各国、拉美及中东市场,促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成功规避美、欧纺织品特保壁垒。但我们纺织企业应该认识到规避不是躲避。
整个产业转型到高附加值产品,大家都清楚,这不是马上就能见成效的事情,我们更加清楚,在整个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其中的一部分企业将在转型过程中逐渐沉没,甚至永无东山再起之日。但任何产业的升级都是残酷的,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竞争法则。
我们鼓励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向,并不代表现在的国际市场已经不需要低附加值产品,但如果我们一直在低附加值产品上求生存,那我们与国际市场的“口味”就会越来越远,我们的生存空间也就越来越狭窄,等我们已经感到头顶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的时候再想跳到高处寻找新的空气层,估计那时连跳的力气都没有了。
其实,海滩上所卖的一件50元左右的衣服真正的价值也就在30元左右,而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多游客选购,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些服装销售商抓住了游客“留点纪念”的消费心理,而同时他们所定的销售价位和服装本身比其他旅游商品更具实际使用作用的特点也同样迎合了游客的消费心理,这各方各面的迎合让游客忽视了服装在质量上真正的价值。50元对于去当地旅游的人不能算高,但利润却非常可观。
这两年,欧美等我国纺织品销量比较大的国家频频对我纺织品“设限”,暂不论各种“设限”的理由是否成立,单说怎么才能尽量避免欧美等国对我纺织品“设限”,这就得说到前面所说的海滩服装销售商所在销售中形成的“口味迎合”。
要说“口味迎合”就得先了解进口我国纺织品的消费国家和地区当前喜欢什么“口味”,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谈到“迎合”。
纵观欧美对我国“设限”以来所涉及到的产品类别,多是利润低薄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高附加值产品遭到“设限”几乎没有,而欧美对中国的纺织品设限,也只是限制了数量,并没有限制价格。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市场对于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仍然处于比较平衡的时期,而政府也一直鼓励纺织企业走高附加值道路。国内政策和国际需求无一例外地把目光对准了高附加值产品,作为纺织企业,我们从国内的生存环境和国际需求来考虑,走高附加值道路是企业谋求发展不能躲避一个重要阶段。
对于一个纺织大国的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体来说,迎合国际销售市场,远远要比海滩上几家服装小商贩迎合几拨游客难得多,但海滩小商贩的红火销售场面,却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产业群体在学会迎合市场后的光明未来。
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体,怎么来迎合整个世界的“口味”呢?
“作为上游阶段的纺织品高端新产品开发、设计与下游阶段的纺织品高端产品物流都属于高附加值的产业,而处于中游阶段的低端纺织品加工则属于附加值的低谷,由此便是一张两头高中间低的‘微笑’曲线,一位纺织业内人士曾经形象地来描述整个纺织产业链条的感性认识。由于我们的纺织企业大多属于低附加值的低端纺织品加工,利润较少,所以建议改变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产业结构向左或向右——高附加值领域转移。同时,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已成为我国提高进出口贸易水平、完成从贸易大国跨向贸易强国的首要任务。
在跨越纺织品特保壁垒的过程中,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制定国际化经营策略,适时调整产品的出口经营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同时应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与美、欧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新市场,包括东南亚、东欧各国、拉美及中东市场,促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成功规避美、欧纺织品特保壁垒。但我们纺织企业应该认识到规避不是躲避。
整个产业转型到高附加值产品,大家都清楚,这不是马上就能见成效的事情,我们更加清楚,在整个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其中的一部分企业将在转型过程中逐渐沉没,甚至永无东山再起之日。但任何产业的升级都是残酷的,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竞争法则。
我们鼓励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向,并不代表现在的国际市场已经不需要低附加值产品,但如果我们一直在低附加值产品上求生存,那我们与国际市场的“口味”就会越来越远,我们的生存空间也就越来越狭窄,等我们已经感到头顶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的时候再想跳到高处寻找新的空气层,估计那时连跳的力气都没有了。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新疆第一个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选育成功
- 下一篇:中国需要“中国棉花”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