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见] 今年收购之我见
随着季节的到来,棉花已经大面积吐絮,收购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当前,由于市场上的不利因素居多,纺织用棉心态表现不积极,农发行资金没有到位,社会资金参与不足,棉厂资金有限,内地棉因水分大,棉质差,使得收购加工的棉企出现产销倒挂现象,收购出现僵局。部分纺织厂利用目前的时机,有些过于压价采购,市场一片茫然。目前,棉企该如何运做?处于困惑之中。就今年的棉花收购加工以及销售工作该如何运做,笔者认为瞄准市场趋向,掌握好国家政策,抓好收购质量,应时销售获利。
一、瞄准2006年度市场趋向。
据USDA9月月报预计,2006年度全球产棉2503万吨,纺织消费2662万吨,期初库存1137万吨,最终期末库存1017万吨。2005年度库存消费比32%,2006年度将是28%,相差4个百分点。2005年度COTLOOK的A指数价格全年平均56.3美分/磅,按其库存消费比的4个点的差距,今年的均价应是60美分/磅左右。
2006年度产棉预计600万吨,纺织增幅按20%计算应用棉1263.6万吨(实际纺织1-8月份增幅比去年同期增了25.12%),那么我们将有663万吨的缺口。2005年度国内均价(328)14070元/吨,若按国际市场增四个点计算,今年均价应是14150元,若考虑国内进口加大,国际价格增加而反作用于国内,可能还要高些。
从数字推断今年度的均价,可作为今年棉花企业收购加工决策的依据。去年国内最高现价15200元/吨,最低现价13500元/吨,高低价格围绕均线上下850元的浮动(大体上是,个别时段高些)。今年度国家宏观调空不会减弱,但也在均衡棉农、棉商、纺织三者利益,加上今年产需缺口进一步拉大,高低围绕中线不会低于850元。就常规10月收购加工,到来年8月出售,8个月的利息储存费用也在900元左右。那么.今年度的高点应是15000元,最低价位应是13000元。棉花市场价格将在此箱体中运行。
棉企有了这一基本指导线路,应该是在茫然中清醒,应该清楚地看到不管外在条件因素发生怎样的变化,市场总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
二、关注国家政策。
今年度市场也应平稳,国家宏观调空力度不会减弱。目前应关注:一是国家下半年的货币从紧政策,限制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还要加大,此政策倾向对纺织的影响;二是出口退税政策已经出台,对纺织将要产生的负面效应有多大? 三是国家配额发放新的使用办法将对棉花市场体制的影响;四是农发行的资金发放时间和有关限制条款。掌握好国家的政策,在政策指引下运做,不至于出现盲目现象。
三、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近一个阶段的棉花收购,出现了产销倒挂现象,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加工小厂争抢资源,争抢新老接替过程中的市场销售而造成的水分大,棉花质量不过关,不能满足纺织厂需求。最近魏桥纺织出了12800元/吨收购价格,在市场引起了轰动。但我认为,其举止也是根据目前市场上收购加工的棉花质量而决定的。其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今的棉纺企业不管市场发展到怎样的状态,他们都很冷静地按着自有的规则运行,所以质量是收购加工企业的生命线。按着国家标准扎扎实实地做好收购加工工作,是今年乃至今后加工厂立足之本。市场价格的变化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但企业的实际利润是自身的产品质量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产生的,所以要立足于质量求生存和发展的观点。
我们有了对市场的清醒认识,有了对国家政策的有效把握,有了适应于市场需求的棉花加工质量,今年度就应该有较好的收获。(仝立通)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纽约期棉触底反弹 现货成交平稳
- 下一篇: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召开第65界全体会议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