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周评] 期现价差缩小两量增加

  9月25—9月29日,郑棉期价探底回升,前半周放量增仓,而后半周由于国庆长假效应,成交及持仓有所回落,棉价虽窄幅整理,但总体交投趋于活跃。周中主力1月合约创新低至13425元/吨,周K线报收于13535元/吨,一周下跌5元/吨,持仓大幅增加2954手至7420手。郑棉全周总成交量增加3988手达到25096手,总持仓增加1342手至21024手。

  从一周交易来看,市场多头人气有所恢复,上半周的放量增仓体现了投资者对节后市场的看好。但其行为未能贯穿节前最后一周,可见由于市场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多头人气无法完全恢复。截至9月29日郑交所库存只有3120 吨,而新花虽然已经大量上市,但计划入库交割的棉商非常少,截至9月29日只有1280吨新棉的有效预报,郑棉市场不存在现货压力。反之,长期大幅的期现倒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这个市场,市场开始流传逼仓的说法,而且按目前市场情况分析来看,在小范围内完成一次小型逼仓完全可行,因此如果节后籽棉止跌企稳,那么观望的多头将再次大幅增持抄底买盘,短期棉价虽难改中期跌势,但短线的反弹仍然可期,对后市不可过分看空。

  虽然发行贷款陆续到位,但由于收购企业保持谨慎的态度,籽棉价格仍有所下降,收购并没有出现火暴现象。据了解,各地收购价格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新疆地区39-40%衣分二级籽棉收购价格从4.9—5.3元/公斤不等,且低价地区棉农存在惜售行为,229级新花产地交货价13100-13500元/吨不等。混乱的价格是收购企业保持谨慎态度主要原因,而低廉的新花销售价格迅速推动CNCOTTON指数快速回落,其B指数一周下跌406元/吨至13526元/吨,期现倒挂现象有所缓解,其与现货10月合约和主力1月合约的基差已经分别扩大到41元/吨和-9元/吨,此严重打击了市场多头人气,使刚有所恢复的多头再次陷入观望态度。

  主力1月合约虽四连阳报收,但并未能摆脱底位横盘格局,其价格仍然受到短期13日均线的压制,且中长期均线系统保持良好的空头下跌排列,使中期跌势延续。KD与MACD指标在超跌区域再次粘合形成多头上涨金叉排列的趋势,且MACD指标绿柱继续缩短,技术上支撑棉价止跌企稳。期棉下方13300元/吨的近两年低点强支撑仍然存在。(杜映)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