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棉花购销形势分析座谈会召开

  本报讯  近日,湖北省棉花协会在武汉召开了棉花购销形势分析座谈会,针对今年形势,与会人员普遍认为由于2005年度棉花市场价格上涨,农民植棉比较效益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植棉的积极性,棉花面积得到了恢复性的增长。2006年湖北省植棉面积600多万亩,比上年585.5万亩增加近15万亩,单产也好于上年,总产将会突破40万吨,棉花生产出现了湖北省历史上少有的好形势,丰收已成定局。但目前棉花购销形势非常严峻,购销价格连续下跌,特别是早期收购价格偏高,加工、销售不及时的棉花企业已出现经营倒挂,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经营压力增大,寄望后市能有转机。

  与会人员经过讨论表示,今年湖北省棉花收购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棉花上市提前近20天,收购早期民营企业比供销社棉花企业积极。分析其原因,首先是民营企业有“抢收快销”的收购惯例;其次是农发行为了规避风险,对每斤籽棉标准级收购价格超过2.6元的企业,贷款上给予限制,有效地控制了供销社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早期收购进度。二是收购秩序好于往年,棉花企业经过近几年的经营洗礼已趋于冷静,湖北省内暂未发现抬级、抬衣分抢购的现象。三是收购价格高开低走,由之前的2.75元/斤跌至2.5元/斤,目前的收购价格是一种理性回归。四是企业质量意识普遍增强,棉花水分、一致性都把握得很好,在加工环节上也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严挑“三丝”,棉花整体质量好于往年。

  协会负责人说,目前的棉花购销形势虽不容乐观,但对后市还是充满信心,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现在价格已经触底,下降空间不大,按目前平均籽棉收购价2.65元/斤折算,收购成本已到12000元/吨,滑准税的设置使外棉到港税后价是12950元/吨,国内棉价比国际棉价有优势。二是在销售价格跌幅方面,下游产品棉纱小于棉花。目前,棉花销售价格(329)由9月初的13800元—14100元/吨降至12500元/吨,近一个月的时间降价幅度已超过1000元/吨,而棉纱下跌幅度很小。三是今年农发行贷款资金控制得很严格,导致许多企业资金周转不畅,还有部分企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开始转做短线。这种购销方式会在资源充裕阶段加大市场显性,因此出现了棉纺企业减少库存不急于采购就势压价,而棉花企业忙于销售这种一头热的现象。四是国家调控措施得力。农发行贷款的推迟、节前进口配额的发放等等都对抑制高价收购起了很有效的作用,预计全省1月份以前将以消耗国产棉为主,此阶段棉花价格波动幅度不会太大,可能以13000元/吨为轴心,上下浮动500元。(鑫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