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纺织企业原料低库存之利弊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调拨棉花为纺织企业生产提供原料,纺织企业还要维持至少三个月的原料库存。但在近两年,几乎所有的纺织企业的原料库存都远远低于三个月原料库存的规定。据本刊调查显示,当前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原料库存降至半个月左右。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纺织企业生产库存大幅度降低,生产库存的降低会给企业自身发展、产品结构以及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记者采访了部分纺织企业负责人以及行业专家。

  长期原料库存失去支撑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有国家棉花调拨作支撑的情况下纺织企业仍要维持至少三个月的原料库存,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保持棉花的一致性,因为原料的一致性愈好所生产的产品就愈有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棉花的供需出现大的波动,进而影响企业生产。在市场放开初期,纺织企业仍要保持较长时期的原料库存,与棉花价格在年度中呈上升趋势有关,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有条件的企业就会拿出一定的资金增加原料库存。

  江苏省华宝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雄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有调拨,但所供应的棉花并不一定很符合企业要求。但是在最近几年,尤其是在今年全国棉花出现大丰收的情况下,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很容易找到最符合要求的棉花。刘雄兵说,虽然每年都会公布缺口,但在企业的采购中缺口表现得并不明显,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总会有企业所需的棉花,而且现在有很多企业主动联系、送货上门,现在不仅不用担心买不到棉花,而且能够通过选择找到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棉花。

  中国棉花协会副秘书长杨照良告诉记者,国家的配额政策很明确,国内有多少缺口就会有多少配额跟进。同时中国的棉花统计数据一直不怎么精确,很多时候缺口被人为扩大,就更使得缺口在纺织企业的原料采购策略上成为一个可以忽略的因素。经过近几年大批量发放配额,国家的调控方面已经非常成熟。有了国际市场这个大的蓄水池,国内棉花市场的供需缺口就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在实际运行中有了配额的参与还能使得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短期原料库存限制长久发展

  虽说目前的市场形势使得纺织企业可以不用为棉花采购犯愁,但纺织企业面临着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同时原料市场也不可能一直如此平稳地发展下去。另外,企业的发展要面向未来,并且要尽可能地防患于未然,因此,企业在接受随用随买策略的同时有必要意识到这种策略的局限性。

  没有大量的库存做基础,也就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纺织产品的一致性,在更加注重质而非量的今天很容易失去竞争力。张毅强说,他所接触的香港纺织企业很多都将原料库存保持在一年,所购买的棉花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在品种、纺织特性上面一致性特别高,因此所生产的产品在一致性上要比利用来自不同地区棉花生产的产品高得多,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原料的一致性好,才能保证产品的一致性,使得企业能够进军高端产品市场,作为生产企业都明白,如果能够将产品提高一个档次,其中增加的利润要比因原料降价导致的损失大得多。另外,有着大量一致性较好的棉花库存做基础,才有可能为大的客户提供长期供货服务,否则在有大客户到来的时候会感觉有心无力,并且也可能因棉花的一致性不是很好而在产品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原料库存的降低影响了企业考虑问题及制定策略上的长远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长远的生产计划离不开长期库存做基础,没有足够的原料库存也就无所谓生产的长期性。江苏泗阳县长安棉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薛长安告诉记者,由于目前棉价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而且国家在棉花价格上的政策一直不是特别明朗,使得企业不敢采购大量棉花,但出于一致性方面的考虑,企业还是将棉花维持在两个月的库存,较低的库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张毅强告诉记者,他们企业坚信棉价在春节前不会发生很大波动,对于春节后棉花价格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现在考虑还为时过早。尽管绝大多数纺织企业很清楚现在原料库存量对企业自身发展以及产品结构影响很大,但企业也只能采取降低库存的办法降低因成本带来的经营风险,毕竟在棉纺企业的原料成本中棉花所占比重非常大。

  朱兰芬认为,企业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与国家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目前的调控政策让企业感觉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生存变成了首要问题,等到政策比较明朗的时候才能安心搞发展。目前仅仅对价格进行调节并不是长久之计,要想实现市场的稳定还需要有国家对企业的资金支持,且能够保证棉农收入的策略。现在如果价格发生较大的波动,纺织企业就只能被动接受。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