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棉花经营企业重组兼并的机遇与问题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日前预测国内棉花市场将进入长期供不应求的时期,棉花市场风险极大,鼓励棉花经营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眼下我国棉花经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而近两年市场波动较大,很多企业在波动中被折腾得疲惫不堪、元气大伤。因此,现在棉花经营急需扩大规模,那么目前棉花经营企业兼并重组所面临的机遇与问题又是什么呢?为此,记者对一些棉花经营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市场发展呼吁重组兼并

  近两年,我国棉花加工能力严重过剩,使得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而大多数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设备相对落后,难以应对市场风险,重组迫在眉睫。山西省棉麻公司晋中市分公司总经理常志清告诉记者,直到目前企业仍然没有实现改制,在发展上面束手束脚。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自主性比较差,没有完全自主权。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吃大锅饭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人的市场意识还很差,无法全力参与市场竞争。因此现在企业盼望能够早日实现改制,实现资产重组,然后参与到大的重组兼并中去。

  产能过剩促使企业进行兼并,停止一直在低水平下发展。河北星宇纺织原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奇宇表示,前几年国内风起云涌的小轧花厂有18000家左右,内地有16000家左右,现在只有40—50%的企业还能维持糊口。由于今年棉花价格波动等原因,国内小轧花厂的数量正处在高速增长到明显下降的拐点上。就河北市场而言,按全省60万吨的棉花产量,一家轧花厂加工能力1500吨来计算,大约只需要400家轧花厂就可以满足全省需求。然而,现在的小型棉花加工企业数量确实太多。众所周知,一个行业发展的明显标志就是生产越来越集中于某几个企业,这样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也能使得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及时得到推广。造成当前产能过剩、争夺市场资源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型企业太多,这些小厂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浪费了资源,扰乱了市场秩序,因此,扩大企业规模必须通过重组与兼并。

  重组兼并的路还很漫长

  要实现企业的重组与兼并,需要解决很多问题。第一个难点就是企业自身问题,如果企业自身问题难以解决,很快就会被淘汰。常志清告诉记者,主要是历史债务问题影响了企业改制,当地一家纺织企业欠他们企业七百多万,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不能归还,现在成了政府、企业都为难的问题,问题不解决,也就难以实现改制,更不用说以后的发展。因此,要促使企业实现兼并重组,首先,政府要推行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企业能够顺利实现改制,让企业掌握自主权。

  对于改制问题,河北保定一家棉花企业负责人说,改制必然要付出代价。那么,这个代价由谁来付?当然是原企业和政府。谁受益呢?当然是经营者。如果对经营者没有利,改制也就失去了一个最主要的原发动力。改制要遵循“三个有利”的原则,即对国家有利,国家可以摆脱对企业的无限责任;对集体有利,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对个人有利,企业经营者可以更好地施展自己的经营才能。谈到改制企业资产处置问题时,这位负责人指出,企业净资产首先要用于安置原有员工,不足部分政府应该掏钱补足。如果把过多的净资产留给新企业,可以说是于情应该,因为企业还要发展,但于理不合,因为职工的安置需要资金。因此按道理说,改制企业资产应该拍卖,这样企业资产也不至于流失。另外,目前改制的现实是有不少企业交到谁手里,就烂到谁手里,所以,要想保证改制后的企业能够健康发展,就一定要把企业交到有能力的人手里。

  企业发展情况不同,缺乏大规模的龙头企业也是棉花企业重组兼并中所面临的另一难点。河南省南阳市棉麻公司副总经理任晓明告诉记者,能否实现重组,与当地企业的基础有很大关系,经济实力比较强,银行贷款也比较足的企业才有实力做龙头企业。据了解,在计划经济时期,南阳市棉麻公司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经历了最近几年的颠簸和企业改制中很多固有资产被剥离,导致现在经营困难重重。因此,当记者询问关于龙头企业的号召力效应时,任晓明无奈地表示:现在很难找这样的企业。河北省廊坊市华廊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正直告诉记者,其实,现在那些小型私营企业之间的联系很少,而且设备陈旧,即便进行联合也很难在生产上有所改观,况且龙头企业也不会对这些小企业感兴趣。

  重组兼并有利于企业与整个产业的发展,但这个过程会导致大量人员无工可做,而且一些小企业被兼并之后其土地使用权等问题也是较难处理的。常志清告诉记者,企业实现重组兼并之后,可以顺利推行打包,实行回棉检验,如此一来,工商管理部门就能很方便地对棉花流通进行管理,使得一些小型企业找不到市场。但是推行400打包机,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正在工作的大批装运工该如何安置?对此,谢奇宇表示,重组兼并之后就会出现大量的裁员,这些人员的去向就成了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协助企业妥善处理,否则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威胁。另外,不少小轧花厂就设在田间地头,经常出现轧花厂与当地村民及政府的纠纷,问题不大,但麻烦不断,使得大企业难以下决心将一些规模过小的轧花厂重组兼并。

  目前政府在企业重组兼并的宏观调控与指导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导致不同资产之间的企业难以结合起来。当询问目前政府是否在企业的重组兼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时,任晓明告诉记者,现在棉花经营处于完全放开状态,政府对于企业的发展走向没有具体指导政策。张正直也表示,现阶段政府对于棉花经营企业的重组兼并是放开的,不同资产性质的企业很难同台唱戏。相反,比较容易实行重组兼并的终究还是一些经营较好的国营企业,比如县、市级的棉花公司进行组合,这样一来,在资产管理上也比较方便。但如果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经营实力进行重组兼并则难度颇大,而且目前国内的情形是大多企业的经营状况都比较勉强,难以实现对这些小型企业的重组兼并。

  重组兼并是一个长期过程

  “洗牌是长期性的”,谢奇宇用感性的语言描绘了棉花企业的重组兼并之路。政策、市场以及自身经营实力等多重力量在不同层面上搅动市场原有格局。据估计,今年约有10—20%的企业没有开工或者收购加工的量很少,还有20—30%的企业没有明确方向感“见风使舵”。但是,妥善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尤其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需要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更应该做好相关的政策支持,并对有潜力成为表率的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从而推动重组兼并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作为重组兼并的参与者,棉花企业也必须及时调整策略,积极应对形势,在这个过程中抓住主动权。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