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新闻资讯>>正文内容

“时报”,我进步的阶梯

   1995年10月6日,那是一个金秋的季节,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中华合作时报》带着墨香走进我的生活,从此,我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晃十五年过去了,她帮助我解疑释惑,拓宽我的知识视野,丰富我的业余生活,为我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进步的阶梯。值《时报》创刊十五年之际,我由衷地道一声:谢谢。

  我参加工作就在供销社从事新闻宣传,发表作品的途径主要是当地党报党刊,能够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作品,是每个基层通讯员梦寐以求的事情。当得知《时报》创刊的消息,我欣喜若狂,于是把自认为有价值的新闻、通讯作品工工整整誊抄了一遍,稿件投入邮箱时,我有些犹豫了,作为国家级行业报,每天收到的稿件成百上千件,一个基层的稿件能采用吗?没想到,10天后一篇关于省级先进企业符离供销社的调查报告竟然见报了,不仅是二版头条,还加了编者按,在系统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陪同领导外出,领导向别人介绍,这是我们县社的“笔杆子”,这一年,我从办事员当上了办公室秘书。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更加勤奋写作,不满足于文字宣传,还自学了摄影技术,白天忙于采访,晚上钻进暗房冲胶卷、放大照片,经常有照片作品见报。当时,很受读者欢迎的四版“黎明”副刊,雅俗共赏,贴近生活,我尝试文学创作,在编辑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创作的《农村看电影记趣》、《第一笔稿费》、《初为人师》、《爸爸是个老供销》等相继在“黎明”与广大读者见面,我又多了一个“作家”的头衔,加入了宿州市摄影家协会、宿州市作家协会,担任副秘书长职务,在单位提拔为办公室主任。

  读报、学报、用报,是我订阅《时报》的目的,《时报》业务指导性强,每次收到报纸,我都认真研究,当有心人,留第一手资料。2002年前后我们对企业进行改制,许多职工对改制问题不理解,对改制剩余资产要求分掉。如果处理不好,负面影响很大,我从《时报》的有关资料中,查到总社的意见,复印给相关同志,取得上级领导的支持,并且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从而维护了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

  十五年来,我与《时报》联系不断,大量的作品在《时报》发表,有人问我是否有亲戚、朋友在报社工作,其实,十五年来只是书信往来、电话联系,未曾与一位编辑老师谋过面。《时报》用稿注重质量,注重基层,乐为基层服务提供平台,这是基层工作者的幸事,我是《时报》的受益者之一,2008年6月,经过严格的组织考核,我被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任命为区供销社副主任,在我的考核材料里,就有《时报》发表的多篇文章。

  十五年日月如梭,春风风人。

  十五年月满花香,春华秋实。

  《时报》,我的良师益友。祝福您,青春永驻。

(责任编辑 张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