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企业能否与农民一起赚?

  观点

  近年来,农民普遍反映,种地的利润越来越薄。尤其今年麦收时节,由于受强降雨影响,多地受灾,小麦品质达不到国家收购等级,卖不了托市价格(国标三等小麦每公斤2.36元),只能低价卖给当地私人粮商,并出现压价的现象,使得一些农民更是收不回种地的成本。

  经调查发现,当前市场普遍反映,无论受灾区域,还是未受灾区域,因品质的差异导致市场小麦价格分化明显。一方面是部分地区小麦质量偏差,不符合入库标准,大量的小麦被拒于政策性收购之外,托市收购吸纳能力受阻,收购节奏缓慢;另一方面市场主体对小麦后市看淡,收购积极性不高,市场收购对新小麦的收购动力也普遍弱于往年。

  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差异化、高品质的农产品,小麦品质参差不齐现象在各地较为普遍。品质低下造成缺乏竞争力,已经成为广大麦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这也是农民现阶段种地不赚钱的一个主要原因。

  自古以来,谷贱伤农,农民种地不赚钱,伤的是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在种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农民将减少种地投入,这将直接影响农资市场。面对这一现状,与农民成鱼水关系的农资企业又将如何应对?

  河北一家农资企业的实践带给我们启示:该公司延伸服务链,统一提供种子、肥料,培训机播手,引导农民标准化种植优质小麦,从种子、化肥到技术配套、收购一条龙服务,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认可。

  同时,该公司对接收购加工型企业,用高于市场价的价格直接收购农民种植的优质小麦,每亩地纯利润达500多元。由于抓住小麦品质这一核心环节,不仅帮助农民增了收,还拉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同时,该公司也解决了作为农资企业如何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实现从“赚农民钱”到“与农民一起赚钱”的经营理念的转变。

  该公司负责人坦言道:“引导农民标准化生产,抓住小麦品质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就解决了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农民有了积极性,农资市场也就稳定了。”

(责任编辑:高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