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中国合作经济新闻网>> 栏目>> 人物画廊>>正文内容

王俊平:夫妻共筑供销梦

王俊平与供销合作社的缘分从1987年开始。王俊平从灵石县职业高中毕业后,开始了她的供销合作社生涯。她从门市部营业员做起,一直干到会计、副主任。

 

    人物档案 

    王俊平与供销合作社的缘分从1987年开始。王俊平从灵石县职业高中毕业后,开始了她的供销合作社生涯。她从门市部营业员做起,一直干到会计、副主任。90年代中期,在坛镇供销合作社发展陷入低谷时,她勇挑重担,与她的丈夫张象明携手带领坛镇供销合作社走出了低谷。如今,在他们的努力下,坛镇供销合作社成为了一个集超市、饭馆、蛋糕店、婚庆租赁、衣服修补、农具维修、庄稼看病、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等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在他们的努力下,供销合作社的“金”字招牌重新散发出熠熠光辉,成为了农民信得过、靠得住的为农服务组织。 

    凡人名言

    1.我和供销合作社分不开,我不能让大家失望,我要挑起担子领着大家一起干,重振供销合作社雄风!

    2.绝不能让供销合作社倒下去!供销合作社一定有用武之地的时候,我要保住这块阵地,让供销合作社的牌子重新竖起来!

    3.我们的梦想就是打造山区最美的供销合作社,做农民生产、生活的好帮手。

    眼下,北方已经进入了数九寒天的隆冬时节。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这句俗语是说天气冷的人们连手都不愿意往外伸,在北方农村农民们更很少出门走动。但是,在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西南部大山上的坛镇供销合作社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看不到一丝的寒气。在寒冷的数九天,这里的生意为何如此兴隆呢?

    1月5日,当笔者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坛镇供销合作社时,立刻就被崭新靓丽的供销合作社所吸引。一个破烂不堪濒临倒闭的供销合作社如何变成了如今购物环境干净整洁、商店面貌焕然一新、服务功能齐全方便的服务中心,这一切都缘于坛镇供销合作社主任王俊平和她的丈夫。

    重情:  把供销合作社担子“挑”起来

    “把供销合作社改造成综合服务中心,是我们夫妻俩共同实施完成的。在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多,但是我俩齐心协力,就这样挺过来了!”坛镇供销合作社主任王俊平欣慰地说。坛镇供销合作社能有今天,陪着她并在背后默默地给她支持和帮助的是她的丈夫张象明。

    1987年,王俊平从灵石县职业高中毕业后,开始了她的供销合作社生涯。她从门市部营业员做起,一直干到会计、副主任,和供销合作社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坛镇供销合作社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没有找到一条生存之道,仍然吃着大锅饭,坚持集体经营,使企业经济陷入危机,逐步走向了衰落。那时的坛镇供销合作社商店破破烂烂、顾客寥寥无几,单位债台高筑、职工发不了工资,上访告状者不断。当时的供销合作社主任因为不堪重负,干脆撂下担子就回家了。

    怎么办?供销合作社就这样完了吗?职工们找到灵石县供销合作社。县社领导说你们自己选举领头人吧,只有靠你们自己才能救活供销合作社。大家回去后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了他们眼中的“能人”——王俊平。大家认为王俊平是个能人,是因为她懂业务、会管理,人精明、有事业心,并且王俊平的丈夫也把自家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很有商业头脑。

    那时,丈夫也劝王俊平另谋生路。可是,王俊平舍不得供销合作社,也放不下与她朝夕相处的员工们。“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扎根这么多年,只要大家劲往一处使,肯定还能再重振雄风!”这是当时王俊平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于是,她说服了丈夫,毛遂自荐当了主任。丈夫看见她风里来雨里去,困难重重,开展工作很难,很是心疼。1995年,丈夫张象明干脆放弃自己的生意也来到供销合作社陪着她一起干。从此,夫妻俩一起扎根供销合作社,共同把担子挑起来,用浓浓深情和决心让供销合作社呈现出了新面貌。

    坚持: 让供销合作社牌子“亮”起来

    “我以前养过车、拉过煤、卖过焦炭,虽然很赚钱,但都不如在供销合作社干得带劲儿,在这儿干就感觉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感到我俩活得更有意义一些。我俩也想把供销合作社的招牌再树起来,让人们对供销合作社刮目相看。”王俊平的丈夫张象明充满激情地说。

    从1998年开始,夫妻俩开始着手对供销合作社进行系统改造。他们先从体制入手,改变原先职工单一承包经营的办法,对供销合作社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坛镇供销合作社采取职工自愿入股的方式,将资本扩大,为改造供销合作社注入新鲜“血液”。夫妻俩出资4.8万元, 职工每人出资3000元,注册组建了灵石县坛镇供销有限公司。王俊平自任董事长,丈夫张象明任总经理。原计划公司赚钱后,除给职工分红外,用剩余利润来改造供销合作社。为加快改造进度,他们等不到公司盈利就多方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对坛镇供销合作社进行扩建,将危房掀翻重建,对门市部进行全面整修。此后,在“新网工程”和“农村便民连锁店全覆盖”政策的推动下,他们用足、用活政策,除恢复了过去的经营网点外,还在供销合作社大院里开设了裁缝铺、农具维修店、庄稼医院、婚庆用品租赁等群众急需要而过去没有的服务项目。这些项目开张后,除了满足所有职工上岗外,还把多余的一些门市部承包给社会人员经营。

    经过王俊平夫妻的共同努力,现在的坛镇供销合作社建筑面积由过去的几百平米扩大到现在的3500平方米,营业面积增加到2000平方米。供销合作社的商店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到2015年已发展扩大到12个。如今的坛镇供销合作社成为了一个集超市、饭馆、蛋糕店、婚庆租赁、衣服修补、农具维修、庄稼看病、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等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坛镇供销合作社”成了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依托,“供销合作社”这张名片再一次熠熠生辉。

    增力: 将服务触角延伸得更广

    坛镇供销合作社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所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而最大的困难就是外债。“很多人只看到了我们今天的结果,却没看到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为了办综合服务中心,我们到处找人借钱。房子盖到一半时,催债的天天找上门来,那种感觉没人能体会!”张象明无奈地摇摇头,“我自己消沉了一年多,要不是妻子的鼓励和朋友的帮助,我都害怕自己挺不过来。”

    在外债倒逼的情况下,夫妻俩相互扶持,找亲戚朋友借钱买了一辆装载机和挖掘机,很快找到了一条赚钱门路——通过在煤矿上和修建的高速路上揽工程,为工程提供装车和挖掘服务。夫妻俩靠着一点一点的努力,坚持把外债全部还清。现在的坛镇供销合作社,无债一身轻,是一级信用企业,职工的工资从不拖欠,五险全部都能按时缴齐。“那时候,我心里就认准一个理儿:‘绝不能让供销合作社倒下去’!供销合作社一定有用武之地的时候,我要保住这块阵地!”王俊平坚定地说。

    外债还清后,夫妻俩并没有闲着。他们加盟了一家大型养殖公司,开办了养鸡场。“供销合作社要往综合服务的方向发展,还得从实业做起。”王俊平自信地说。

    在养殖公司的帮助下,养鸡场实现了科学化养殖。不管是养殖厂里的温度、湿度,还是通风、采光等,都严格按照科学养殖的要求操作。现在,养鸡场一年的收入可达10多万元,成为了坛镇供销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强力后盾。

    “中央11号文件出台后,我们俩觉得这些年坚持下来是对的,我们更有信心做好这份事业了!”王俊平夫妇充满信心地说。

    对于未来坛镇供销合作社如何发展,王俊平夫妇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首先,要发挥灵石县核桃产业的优势,从收购—加工—销售,要形成完整产业链,带领农民创办核桃专业合作社,打造供销合作社自己的核桃品牌。其次,要转变经营思路,利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销e家”和山西省社“农芯乐”电商平台与互联网实现对接。此外,在对接的过程中,让便民店成为电商的实体店,把群众需要的工业品通过互联网商城送到农民手中,把山区的土特产品再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真情互助,追梦远航。夫妻俩不离不弃,将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供销沃土。王俊平夫妇坚信,只要心里装着供销合作社,装着农民,坚守打造“最美的山区供销合作社”的方向,让供销合作社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的愿望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山西省供销合作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