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市社系统探索五种模式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今年11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在嘉兴乌镇召开,自去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并宣布乌镇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后,近两年来,嘉兴市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系列“电商换市”文件,大力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浙江省社也积极开展“网上供销百馆万店”建设试点。嘉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抓住难得机遇,多管齐下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探索五种“互联网+农产品”经营模式。

  一是“互联网+土特产”模式。全系统6家企业积极与京东、淘宝、1号店等大型电商公司合作,建设土特产(名特优)网店,主打嘉兴本土产农产品,采取优化定价、严控品质、规模经营、多元营销、售后服务等措施,从激烈的电商竞争中“淘金”。如嘉兴市社控股的“特色中国-淘宝嘉兴馆”引进143家企业,今年端午节,整合嘉兴12个粽子品牌商家,活动期间成交515余万元,既推销嘉兴粽子,又传播嘉兴端午文化。桐乡市社控股的“陌上花开”茶叶旗舰店,专门在第三方平台销售桐乡特产“胎菊茶”,固定客户20多万,预计全年销售1000万元。

  二是“互联网+景区”模式。桐乡市社在乌镇东栅景区入口处开设“特色中国·桐乡馆”乌镇线下体验店,游客在景区购买商品,只要扫一下二维码,体验店工作人员就会根据游客下单情况,及时把商品寄出去,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目前,已有丝绸、胎菊、檇李和姑嫂饼等183种嘉兴特色农产品。

  三是“互联网+品牌”模式。全系统利用丰富的品牌资源,与电商企业合作,以品牌入股的形式,发展电商业务。如嘉兴市社骨干企业——嘉兴市农产品展销配送有限公司(天天农展会公司)与嘉兴市国农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成立嘉兴天天农展会电商公司,“天天农展会”品牌使用权折合人民币210万元,占股35%。嘉善县社则拿浙江省著名集体商标——“银嘉善”与农产品电商合作。

  四是“互联网+配送”模式。针对空巢老人多、宅男宅女多等情况,嘉兴市社投资100万自建“淘江南”电商平台,利用200多个江南超市优势,专门提供线上订单、线下配送服务,特别是加强鲜活农产品配送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市民。

  五是“互联网+朋友圈”模式。利用微信朋友圈、订阅号等开展手机移动端购物,如“淘江南”配套的官方微信、手机APP均已上线,借力日趋成熟的移动支付系统,客户可轻松实现移动互联端直接购买,深受80、90消费者的欢迎。

  (责任编辑:高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