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工业园建设提速 助力“一带一路”发展
编者按:对民营企业而言,帆板出海,不如舰队出海,集体“走出去”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发展的一种模式。华立、康奈、海尔等中国民营企业已在海外建立工业园。实践表明,海外工业园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经济,并在政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能享受到一些优惠。更多的中国企业可凭借这个平台,在海外形成中国政府所希望的“企业团队”。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无疑将扩大海外生产,由此加速海外工业园建设。
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白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时,探访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区一事引发关注。
之前,中国已经表明有意建立更多的海外工业园区。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中国计划建立更多的海外工业园区以提振低迷的对外贸易。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说,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在非洲建立工业园区,现在希望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她说:“约有60个国家表示出兴趣,我们不可能一次性建立起能够覆盖如此广阔区域的经济区,但是我们可以先从建立小工业园区开始,然后把这些‘点’连成‘带’,来提升该地区的经济。”
处于起步阶段
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并不是每一家走出国门的企业都能够承担得起走弯路的学费,工业园区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成本。
于是,抱团“走出去”便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发展的一条路子。从单个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到以工业园区的形式在海外集体办厂,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走出去”的战略升级。中国企业在境外建造的园区也不再局限于仅为本企业提供服务,而是成规模地吸引从事制造、贸易活动的二级开发商进驻入园。
目前,中国的海外工业园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从2006年开始大力发展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二是中资企业在外国自主实施开发的工业园。
2006年,中国首次在国外建设8个经济贸易合作区。其中包括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与中国黑龙江接壤的乌苏里斯克,其背后体现了国家支持。
同一批中标的企业包括海尔以及浙江主营电表仪器的华立集团等。
海尔在2001年就开始在巴基斯坦开展家电生产和销售业务,但一直发展缓慢。直到2005年11月,海尔在当地的“海尔一鲁巴经济区”正式挂牌成立。海尔一鲁巴经济区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说:“2001年在这里开工建设的海尔工业园,只是实现了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生产的部分当地化,而如今的经济区大大超越了工业园的概念。”
华立集团则选择在泰国建设自己在海外的第一个工业园区。
针对中国海外工业园区的经营状况,中国开发区协会副秘书长周振邦认为,海外工业园现在实际上是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时间来发展,实现本地化,真正融入当地环境也需要过渡。
诸多挑战
通常情况下,海外工业园是企业行为,但政府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
尽管有诸多优惠,但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丹辉坦言,企业进驻园区又撤走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主要是企业自己适应海外国际化的水平不同,其生产策略、用工方式、生产产品等有一定的局限性。
周振邦也认为,经营海外工业园区存在诸多挑战,比如,缺乏有工业园区运营经验的人才。“如今海外工业园区基本都是由开发商主导,不具备相关的素质和经验。”而如何更好地实现招商引资,也是横亘在海外工业园区面前的难题之一。
在他看来,每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因而需要解决不同的难题。比如,东南亚和非洲的工业园区面临的问题肯定不会是一模一样的,方法也不可能照搬。
种种迹象表明,在海外工业园内构建和运营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还需时日。
绕开贸易壁垒
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但中国企业在海外建工业园依然方兴未艾。
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的园区大约有100个,包括工业园区、科技产业园区等各类经济贸易合作区等模式,以工业园区居多。其中,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19个,分布在赞比亚、泰国、柬埔寨、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非洲及欧美等地,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究其缘由,杨丹辉认为,海外工业园集中在这些地域,一方面是因为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规避贸易摩擦。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可以直接绕过一些贸易壁垒,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在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室主任张建平看来,将一些制造业转移到海外将有助于平衡国内和海外的工业结构。考虑到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制造业企业探索建立能够享受相对产业优势的新海外基地将令中国和其他国家都获益。
商务部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司副司长方蔚表示,中国在全球企业园区的建设,和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布局是一致的。
中白工业园:或成“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
中白工业园于2014年正式启动,这是中国与白俄罗斯之间最大的投资合作项目,也是继“中巴经济走廊”后又一个“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
中白工业园建设作受到中白两国元首的高度重视,两国元首都曾亲临工业园现场。
5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会谈时,双方确认中白工业园是战略性项目。中方鼓励中国公司向园区投资创新项目,在园区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包括华为和中兴在内的首批入驻园区的15家公司将投资20亿美元。
中白工业园项目以中国苏州工业园为模版,将集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技术产业集群于园区,白方也制定了吸引中国企业进入的20年税收优惠政策,即最受关注的是“十免十减半”政策,对入园企业采取10年免征所得税、不动产税及土地税,之后10年减半征税。入园企业进口设备及配件时,可以享受免除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待遇,股东利润也可自由汇出。
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总经理李海说:“项目的出发点是白俄罗斯经济结构需要调整,白方看到中国近15到20年间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的发展取得成功,也希望在白境内建设一个工业园。中国有实践经验、有企业“走出去”的需要,而白方有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因此这个项目完全是互利共赢的。”
作为中白工业园首批入驻的中资企业,中联重科在园中即将建设一个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项目,预计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亿美元。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表示,中联重科将充分利用中白工业园的区域优势、平台优势和白俄的工业基础,结合中联重科先进的研发制造技术,打造一个“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市场覆盖东欧及中亚地区的研发、制造基地。同时,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联重科向沿线国家输出优秀的研发和制造产能,通过整合当地的工业制造基础和资源,中联重科将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直接受益。
吉利汽车组装厂也积极进驻中白工业园。早在2013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与白俄罗斯工业部部长迪米特里·卡特里尼奇签署了“吉利与白俄罗斯合资建设大型汽车组装项协议”,这是中国与白俄罗斯之间首个汽车合资项目。
该集团新闻发言人杨学良告诉记者,吉利要在中白工业园建立一个大规模的汽车组装工厂,这次入驻工业产业园的汽车组装厂投资额达5亿美元,是集团的一个重要项目。组装的汽车主要销往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自由贸易区。
显然,启动不久的中白工业园承载着两国企业合作共赢的梦想,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北线上的重要战略支点,并将为促进中白两国的经贸往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泰中罗勇工业园:打造中国产业资本集群式“走出去”平台
泰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泰中罗勇工业园区位于泰国东部海岸罗勇府,靠近首都曼谷和泰国境内最大的深水港运输码头,水陆空交通都非常便捷。园区远离闹市,区内绿树成荫,令人仿佛置于大自然的度假村。
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也是中国企业的工业聚集区,现已有60多家中国企业在这里发展,实现产值37.5亿美元,向当地政府累计缴纳税收超过7000万美元。
根据投资方华立集团的设想,罗勇工业园将成为包括浙江资本在内的中国产业资本集群式“走出去”的平台,成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的一个产业集群中心与制造出口基地,也将成为中国跨国公司的孵化基地。
泰中罗勇工业园总裁徐根罗认为,在东盟国家中,泰国具有一系列投资优势。泰国多年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拥有宽松的投资环境,政府出台了包括无出口要求、制造业无外资比例限制等一系列措施鼓励投资。
在罗勇工业园,仅所得税一项就可以享受“八免五减半”,即前8年豁免全部所得税,之后的5年减半。另外,园内企业在泰国市场赚取相当利润之后,当一些资金需要回流到中国总部时,利润退回税为零。
众所周知,泰国与欧美、日本、印度等主要贸易经济体关系良好,中国企业通过在泰国投资建厂,取得泰国原产地证书,可促进原产地多元化,绕开贸易壁垒。此外,泰国丰富的矿产、生物等资源,如木薯、橡胶、棕油等,也为来泰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来源。
正如皮尔轴承(泰国)有限公司负责人祝立新所言,泰国不仅拥有消费能力较高的市场,还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享有关税优惠。更为重要的是,欧美很少对泰国产品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特别保障等贸易制裁,相比备受欧美贸易保护主义之苦的“中国制造”,泰国的国际贸易环境更加优越。
富通集团(泰国)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国庆也认为,通过比较,觉得泰国的投资环境相对东盟其他国家来说,还是有很多优势,富通进入泰中工业园享受到很多的优惠,比如税收方面和土地使用方面都有很多的优惠政策。无论是东盟,还是泰国,都在发展,对通讯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富通来到泰国,也是为更好地满足泰国以及东盟国家的通讯市场的需求。目前富通在泰国的光缆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40%。
毫无疑问的是,海外工业园模式能使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化竞争时,规避贸易风险。另外,还可以使得企业审批手续简单化、产业聚集效应离岸化以及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状态。
除了以上诸多优势,再加上“一带一路”的利好政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考虑到泰国投资。徐根罗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开放型经济的纵深推进,营造了活跃的市场氛围,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而泰国政府也不失时机地鼓励投资,中国在泰国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根据规划,未来泰中罗勇工业园将引进中国企业近百家,年产值200亿元至300亿元人民币,并最终形成一个集制造、会展、物流和商业生活区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园区。
(责任编辑:张蕾)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新疆辣椒通过青岛飘红国际市场
- 下一篇:第九届“中博会”吸引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