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首创农牧交错带畜牧养殖模式
作者: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5日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海东、黄南、海南等地在农牧交错带,积极探索种草养畜、草畜联动、畜粪还田、循环利用、集约经营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了资本运作、种草养畜、半舍饲半放牧饲养、规模化经营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农牧交错带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青海省充分发挥农牧交错带耕地、草场资源优势,由15户~30户农牧民组建合作社,每户入股资金5万元左右,年终按入资、入畜、入草场、入耕地股份分红。各地根据养殖规模加大扶持力度,安排支农资金10万元~20万元,并协调解决金融机构贷款20万元~50万元,加强标准养殖场圈舍、青贮窖、防疫和粪污堆积发酵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养殖方式主要以自繁自育和牛羊育肥为主,夏季放牧加补饲、冬春季实行设施圈养。规模化养殖比例逐年提高,平均每个合作社养殖羊1000只~1500只、牛150头~200头,既有利于新技术推广应用,也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其次,以民营企业为龙头,通过土地、草场流转发展规模养殖的发展模式,以企业自筹为主,银行贷款和申请政府投入为辅,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殖场。平均每个养殖场投资1200万元~1500万元,目前西宁、海东、海西等地已建设类似养殖场30余家。每个养殖基地平均建设一年生刈割饲草地3000亩、多年生人工草地3000亩,流转天然草场5000亩,建设棚圈5000平方米以上,饲养良种肉牛1000头以上、肉羊5000只以上,养殖技术规范,机械化程度高,有利于杂交繁育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责任编辑:高徽)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海南首个生猪屠宰标准出台
- 下一篇:农业部部署2015年汛期渔业安全生产工作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