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让世界重新定义亚洲
外界期盼已久的中国“一带一路”路线图(《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日前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从中亚到欧洲,从印度洋到地中海,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条跨越万里海域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影响60多个国家,使44亿人受益。
“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是合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演讲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共鸣。如何使本国参与这一“世界最大的经济带”并从中分得一杯羹,成为亚非欧各国媒体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外媒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可在未来10年里,让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年贸易额突破2.5万亿美元。
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习近平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习近平的发言称,中国机遇的内涵正在“不断扩充”。
虽然路线图中尚未包含具体的工程项目清单,但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这已透露出很多信息。文章称,从规划来看,“一带一路”的融资会来自多个渠道,包括中国发起筹建的亚投行、投资达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以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同时,除了公路、铁路和港口外,石油及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光纤网络的搭建也在规划之内。此外,通过这一规划,湄公河区域经济合作以及近几年中国参与的其他区域经济合作计划也得到确认。
《华尔街日报》同时认为,从北部天津到南部海口的15个港口将进一步升级,上海和广州机场被定义为物流中枢,中国相对贫困的省份也将获得提升机遇。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欧洲将注意力转向中国,将中国视为大型项目中的市场和贸易伙伴。
该报道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观点称,“一带一路”是中国“走出去”的代表性战略,是中国实力增强的必然选择。中国“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主体并不是政府,而是资本。他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制造共同利益。“世界是时候调整自我,适应中国式全球战略了。”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以前以居高临下的口吻谈论中国前景的做法,现在该睁眼看一看中国惊人的发展速度了。
报道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让人联想起1914年发生的一幕:当时美国完成了一个法国放弃的项目,开通了巴拿马运河航线。这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线牢牢掌控了全球贸易的流通,也标志着美国主导世界地位的开始,而现在是中国了。
(责任编辑:张蕾)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