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远程开户引争议 “刷脸”能否利好“三农”?

    远程开户的放开,究竟能给“三农”金融服务带来多大利好,目前仍是未知数。

    传统柜台开户模式将迎来颠覆性改革,“刷脸开户”或将成为新趋势。

    据悉,央行于近日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银行远程开立账户提出框架性意见,并要求建立“柜台开户为主,远程开户为辅”的账户开立体系。

    有业内人士指出,借着人民币账户远程开户或将放行的东风,被互联网、移动金融转移了部分潜在存款客户的商业银行或有望在竞争中扳回一局。不过,远程开户的放开,究竟能给“三农”金融服务带来多大利好,目前仍是未知数。

    难点:

    技术手段确认身份难实现

    仅在远程人脸识别方面,想要通过计算机独立完成,目前仍较难实现。

    实现远程开户远比想象来得困难和复杂。

    据记者了解,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建立远程开立账户体系中,必须实施客户身份识别机制的自证,即通过技术手段和方法,有效识别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证明开户是客户的真实意愿表达,而不是外部胁迫。

    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云支付中心总经理助理陈明军对《农村金融》周刊记者表示,对比较熟悉计算机的客户而言,可能只需要开户的时候去一次银行,之后的大部分业务都可以通过电子银行办理。“去网点开户的原因就是进行身份核实。”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运营总监王学锋对此表示赞同。他向《农村金融》周刊记者表示:“无论对公还是对私业务,远程开户首先要能确认客户身份。保障客户本人身份信息真实,开户自愿,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监管层人士透露,商业银行之所以要求面签,首先是要保证客户身份和行为的真实性,其次要管控银行的风险,更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金融产品时刻都与风险并存,所以尽管互联网渠道更方便,但由其引发、蔓延的风险不容小觑。远程开户显然还需要一些配套措施更加完善,例如如果出现认证方面的纠纷,电子的资料能否与书面的资料一样拥有相同的法律效应。”

    王学锋表示,目前来看,身份确认是实现远程开户的技术性难点。

    央行对于远程开户的初步思路是,如何用“远程人脸识别+身份证件核实”方式进行身份验证,以落实实名制。然而,仅在远程人脸识别方面,想要通过计算机独立完成,目前仍较难实现。

    “并不是说人脸自动识别的技术达不到,而是现有数据库的数据更新较慢,会造成原有数据与现实情况不匹配,影响识别的准确度。央行允许远程开户后,短期内实现人脸自动识别的难度较大,还是要依靠人工手段,这与真正意义上的线上远程开户还是有段距离。”一位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称。

    争议:

    能给农户带来利好吗?

    农村地区较城市地区更低的电脑普及和使用率,很可能制约银行网上业务的推广。

    “刷脸开户快来。”招商银行日前已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招行微刊”喊话。另一华南区大型银行人士透露,该行总行已在例会上探讨远程开户一旦落地的业务跟进问题。

    对于缺乏村镇级网点的商业银行而言,远程开户或将帮助其打开村镇农户市场。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生去年11月曾表示,农村金融如果能在服务上解决渠道问题,在融资上解决风险识别问题,将会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因为包括建行在内的许多商业银行没有县级以下网点,开户和现金业务还操作不了,而移动金融、互联网思维将会使其更好地服务“三农”成为可能。

    面对远程开户可能带来的巨大商机,大银行摩拳擦掌备战。

    而实现了远程开户,就能利好“三农”?采访中,多位农金机构业内人士表示质疑。

    现实情况是,农村地区较城市地区更低的电脑普及和使用率,很可能制约银行网上业务的推广。

    王学锋说,服务“三农”要考虑基层实际情况,一味强调技术手段先进,将与基层实际脱节。“有不少农民现在还是不习惯用卡,他们习惯于用存折,必须看到存折上的数字才觉得安心。”他认为,远程开户会对农村地区产生影响,但就目前来看,影响不会很大。

    陈明军同样认为“短期内不会产生绝对性影响”。他认为受影响的大小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业务类型的“线上流动性”——即网上客户比例分情况考虑,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贷款业务,普遍依赖于线下实地调查,线上依赖度低,线上流动性就差一些,受影响也会小。”他说,“对中小金融机构来讲,线上流动性不强其实是一件好事,当线上客户比例更高,客户流失率更大。”

    采访中,还有不少业内人士对远程开户的实际应用提出疑问。“远程开户营业时长如何控制?对农村地区而言,培训客户也面临不少问题,可能难以推广。”

    而面对大银行的跃跃欲试,农金机构已有准备。

    以ATM的升级版VTM为例,VTM不仅能够查询、存钱、取钱和转账,还能够进行发卡、销户、挂失、存款证明开具等传统的银行柜面业务。客户可以通过VTM办理远程金融业务,完成自助发卡、自助签约、购买理财产品等功能。王学锋告诉记者:“我们正在考虑,依托省联社强大的后台,在人口密集、业务量大的物理网点布设VTM,减轻网点压力。”

    与社区银行结合的自助发卡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远程开户,为客户提供便利。

    未来: 

  线上业务必将取代线下

    纯网络开户对于整个商业银行的线下网点形态、运营方式、成本控制会产生深远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

    “如果远程开户可以实现,我们一定会做。”河南卢氏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王裕粟斩钉截铁。

    王裕粟告诉《农村金融》周刊记者,现在当地35岁以下的农民使用互联网都很“溜”,金融受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小银行必须积极争取,紧跟发展浪潮。“决策层必须看到未来的远景和风险,你不做,别人就会做,你就被甩掉了。”王裕粟说,“现在经济下行,远程开户有利于农信社吸收存款,抓住客户。”

    而对于上线和维护远程开户系统将面临的较高资金成本,王裕粟说:“要把它看做银行的固定资产,而不是一次性投入。”

    采访中,绝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未来银行业线上业务必将取代线下。

    “现在所有的行业,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在往线上发展。有一点可以确认,远程开户绝对是未来开户的主要途径。”一业内人士表示。

    “也许10年后,也许20年后,网点也许不再有工作人员,100%机器化操作,实体网点也会逐渐减少。”王裕粟说。

    陈明军说:“未来,商业银行也许只需要留几个网点,类似旗舰店或是体验店,而大部分的物理网点都将被网络取代。”

    “远程开户是一个趋势。”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账户是金融体系的底层,开立的形态和路径决定了业务种类与辐射范围。事实上国内银行的业务电子化程度已经比较高,基本90%的业务都可以在电子和网络渠道解决,比如开卡服务,很多银行已经配置了VTM可视频的服务。但这些都还不是纯粹的网络远程开户,纯网络开户对于整个商业银行的线下网点形态、运营方式、成本控制会产生深远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


>> 金融时评

莫让今日短视酿出明日危局

本报记者 胡莹洁

    改变即将开始。

    线上开户即将推出,曾以线下网点扩张为核心的传统银行业布局扩张模式将被彻底颠覆。这对传统银行业提出了新挑战,也为互联网银行业务创造了基础。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允许远程账户开立这一事件,在农村金融机构引起的反响却寥寥。

    在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看来,农金机构面对的客户主要是农村居民,对网络开户这种服务方式的接受程度较低,因此,农村金融机构旧有的网点服务模式并不会受到多少冲击。

    从基层网点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的结论并无异议。然而,若因此便放松了对新业务的警觉,低估了未来行业形势的变化,就不免危险了。

    2013年,当余额宝横空出世,互联网金融热潮强势来袭之后,商业银行的存款因此受到冲击,甚至当年6月发生的银行“钱荒”事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起因之一正是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存款的分流。

    不过,在当时一片资金紧张气氛中,农村金融机构受“钱荒”的影响却几乎微乎其微。一方面,固然是农金机构的流动性充足、可用资金量相对充裕;另一方面,也在于农金机构被互联网金融分流的客户人数有限。

    彼时农金机构人员同样认为,由于农金机构的客户多为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居民,与已习惯网络生活的城区居民相比,使用互联网金融的人相对少得多。并因而得出结论:互联网金融短期内不会对农村金融机构产生明显影响。

    然而,不到一年时间,随着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下乡“刷墙”,地方百姓在购物方式、消费理念、支付观念等方面都在发生转变,农村金融机构渐渐意识到,自家“蛋糕”正在被分食。

    因而,农村金融机构也开始加快转型,改变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提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还有的农商银行甚至自己操刀搭建电商平台,成为“银行系电商”。

    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远程开户之风一旦兴起,物理网点的既有优势不再,股份制商业银行可能经由线上服务来争夺农村客户,农村金融机构由于网点多覆盖广等特点,在县域经济中形成的优势或许就此荡然无存。

    缺乏远见与危机意识是商业大忌。曾经,对个人电脑开发前景预估不足的IBM,将开发第一款PC机操作系统的机会给予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微软,从此PC江山改姓“微软”。农村金融机构要想在未来的线上银行市场站稳脚跟,及早发力方为上策。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