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微众银行能“干掉”传统银行吗?

    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领域是个好事,但是不要指望互联网银行“干掉”传统银行。事实上,双方的业务首先是互补关系,其次,互联网银行相当于以小博大的“鲶鱼”,在触动传统金融的敏感神经之后,最终倒逼后者与时俱进的自我改革。

    最近,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圈,都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微众银行的图片刷屏了。李克强总理现场表示,“给你们一个便利的环境,温暖的春天”。

    总理躬身视察,对于包括互联网银行在内的民营银行,可谓是最大的鼓励与肯定。诚然,允许民营企业开办中小银行,让民间资本以独立身份进入银行业,标志着银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始。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监管机构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但是同时提出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普通的存款者是个好事,公众的存款利息可能会提高。但是一旦利率完全市场化,银行业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曾举过一个例子,美国在1985年完成了利率市场化,从1986年到1990年,平均每年超过两百家银行倒闭。

    一旦利率完全市场化,银行将不得不学会自己在市场里找饭吃,风险系数大大提高。

    相对而言,包括四大行在内的传统银行,摸爬滚打十几年,其风控能力可能高于还未出生的民营银行。而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民营银行,多少有点生不逢时。

    不仅仅是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民营银行能够跑多远,还取决于监管部门画出多大的跑马场。

    在明确金融行业向民营银行开放的趋势下,管理层还设定了一个前提———加强监管。而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也说,此次民营银行试点是“成熟一家试点一家”,不会一哄而上。

    其实,这种谨慎不无道理。与普通企业不一样,作为特殊行业,全世界银行的发起几乎都是特许经营,都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查和监管。对于民营银行来说,其风险控制的底线就是不能产生任何系统性风险。

    因此,前期每家民营银行能够开展的业务和服务的用户相当有限,按照银监会的说法,参与试点的银行必须有差异化的市场定位,这意味着在试点初期,每家民营银行都被捆住了手脚,是戴着镣铐跳舞。

    当然,借助于没有边界的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初创的民营银行可能会补上业务受限的短板。这次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民营银行的试点参与者,但是,互联网的优势集中在线上。以阿里为例,目前阿里小贷的业务并没有扩展到阿里电商平台之外,因为这里拥有阿里电商平台的各种大数据,是阿里小贷业务保证良好风控的基石。

    此外,对民营银行目前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能力也不宜高估。

    融资难的企业多是中小企业,过去,传统银行不爱搭理中小企业。原因之一是中小企业资规模小,风险系数高;其次,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小,银行的潜在贷款收益小,所以大银行没热情,即便声称“强力聚焦小微企业”的民生银行,其2012年在上海的小微企业贷款户均贷款余额也高达202万元,因此,更多的真正的小微企业其实不在其信贷名单里。

    而民营银行的成立,可能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毕竟,如果要抢大企业大信贷业务,民营银行压根不是传统大银行的对手。

    但是,能否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则要另说了。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系数更高,信贷成本相对来说也比较高,民营银行要想赚钱,就需要提高其贷款利益。因此,中小企业也很难从民营银行拿到成本更低的贷款。

    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领域是个好事,但是不要指望互联网银行“干掉”传统银行。事实上,双方的业务首先是互补关系,其次,互联网银行相当于以小博大的“鲶鱼”,在触动传统金融的敏感神经之后,最终倒逼后者与时俱进的自我改革。这正如余额宝的出现,实际上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更进一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