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召开全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会议
8月22日,山东济宁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会议,全面部署启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市委副书记傅明先主持会议,省供销合作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许广民出席会议并作指导讲话,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作总结讲话。市政府副市长田志锋宣读了《济宁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市供销合作社主任王春明做了《关于全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关情况的说明》;梁山县、嘉祥县政府县长分别作为省、市试点县代表作了表态发言。
许广民代表省供销合作社对济宁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和期望:一要抢抓机遇,大胆探索。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按照全国总社和省供销合作社批复的方案要求,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二要把握方向,稳妥开展。要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不动摇,坚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属性和特色,以改造自我、服务农民为核心,健全基层组织,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在活力,在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探索构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三要突出重点,取得突破。以打造更接地气的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通过改造重组基层社,领办农民合作社,最大限度地吸收农民入社、入股,自下而上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在密切与农民的经济、组织、利益联系上取得突破。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的属性和特色,按照合作制的原则和有关要求,探索增强内在活力、发展潜力和服务实力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在形成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上取得突破。要以服务规模化为重点,积极整合各种涉农资源,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按照济宁市政府确定的2年内土地托管150万亩的总体部署,在丰富完善已有土地托管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领域、规范托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探索更多品种作物的托管模式,不断探索针对更多环节的服务,在形成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新机制上取得突破。要以流通现代化为重点,强化“网”的思维,用现代流通理念、信息化和物流技术改造提升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网络,逐步建立起高效、畅通、有序、智能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在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导力量上取得突破。要以信用合作业务为重点,慎重把握、稳步推进、积极作为,在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新型合作金融体系上取得突破。四要结合实际,统筹推进。要注意把握底线,确保改革中供销合作社的资产不流失,干部职工利益不受损。要点面结合,统筹兼顾,处理好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形成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的综合效益。要处理好试点与非试点之间的关系,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的曲阜市、汶上县、梁山县,要扎扎实实地把试点工作抓实抓好;其他没有列为试点的县(市、区)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优势方面着手,深化改革发展。
梅永红在讲话中指出,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准确把握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力争尽快在关键环节上打开局面、取得实效,形成有济宁特色的经验做法。
(一)突出服务“三农”,努力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要在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服务的基础上,着力抓好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加快县乡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汇集农业、农机、畜牧等部门资源,将农资供应、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农机服务、农产品展示、农业保险等融为一体,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着力抓好耕种、浇水、收获、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重点环节的规模化产中服务,延伸农业科技、品种改良、农资供应等服务内容,打造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服务链条;着力抓好政策承接平台建设,逐步把县级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承接政府惠农富农政策的平台,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二)突出组织创新,努力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更“接地气”的合作经济组织。一要在改造自我上下功夫。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要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总要求,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积极实施“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工程”。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及其联合社,积极探索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产权合作、组织方式、服务方式和运营模式,加快联合社组织改造和职能转变,通过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强化生产、流通、农村金融综合服务职能,建设具有完善组织经营体系和服务规模优势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形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二要在深化合作上下功夫。以构筑基层供销合作社、村“两委”、合作社、信用互助社“四位一体”合作机制为主要抓手,以共建“服务中心、发展项目和干部队伍”为核心内容,把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作为重要保证,突出人才合作、资金合作、技术合作、装备合作等合作形式,加快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向村居延伸、经营服务网络向田间地头延伸,全面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现多方共赢,努力形成强村固基、富民兴社的长效机制。三要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以“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组织体系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加快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县级供销合作社的规范改造提升,逐级建立起以生产服务、现代流通、合作金融和综合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经济运行模式,提升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水平。
(三)突出流通现代化,努力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农村商品流通的主导力量。流通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主业,也是核心优势所在,必须主动承担责任使命,在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培育壮大流通主体、改善流通基础设施、创新流通方式手段等重点环节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快建设高效顺畅、安全可靠的农产品流通网络,真正成为保供给、稳市场、惠民生的主导力量。要加快为农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市县应尽快建成集统采分销、物流配送、物资统筹调配、信息交流、电子商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供销合作社现有流通服务网络的改造提升。要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农资、农机等领域龙头企业,整合行业资源改造现有网点,提升经营服务水平。深化“新网工程”建设,依托系统内大型流通企业,进一步优化区域流通布局,配套完善仓储配送体系,推进公益性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农资经营转型升级,夯实供销合作社在农村中的经营基础,逐步在全市建立起高效、畅通、有序、智能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四)突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连接“三农”与金融机构的桥梁纽带。具体操作上,一要坚持“社员制、封闭制、民主管理”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信用合作,探索组建农民信用互助社,开展县域内合作社之间的融资担保服务,撬动更多民间金融资本,努力解决农民发展生产的融资难题。二要牢牢把握农村合作金融的正确方向和发展路径,严守“四项原则”,严把“四条红线”,积极探索、谨慎运营。要按照“先规范、后试点、再推广”的步骤,对原来开展信用合作的专业社进行整顿规范,纳入各级金融办监管。三要注意防范风险,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行业自律,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不以盈利为目的,遵循合作社规则进行盈余分配,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外溢,确保风险可控、安全高效、稳步发展。
会上印发了《济宁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责任编辑:高徽)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