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成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积极探索诚信体系建设

  文成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是我省供销系统第一家被民政部门评定为5A级社会组织。协会共发展会员196人,是该县农口系统人数最多、产值最大的协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协会坚持为“三农”服务宗旨,针对协会会员反映的融资难度大的问题,发挥协会自身优势,从2012年开始开展农产品经纪人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工作,培育会员诚信意识,搭建信用平台,对诚信体系建设作了积极探索。

  一、发挥自身优势,构筑行业诚信体系

  协会始终把开展行业信用建设作为自身的重要工作职责和内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构筑行业诚信体系。

  1、制订行业诚信自律公约。发挥协会“自律、维权、协调、服务、交流”的职能作用,制订了《文成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章程》、《文成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自律公约》等行业自律制度;建立了农产品经纪人会员、企业诚信生产经营制度、会员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农民利益受损补偿制度,基本形成行业信用体系的框架和运行机制,进行自律管理,约束会员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积极引导会员、企业讲诚信、 遵合同、守信誉,认真接受社会和行业监督。对违反《 自律公约》的会员、企业,按照规定,分别给予亮黄牌、行业通报、开除会籍和建议主管部门取消生产经营资格等处理 。

  2、组织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在每年春耕生产到来之际,协会都联合供销合作社的农资企业开展送农资下乡活动,将高质量的农药、化肥、种子等送到广大会员和群众手中,切实让他们用上放心肥、优质种。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开展农资的自律自查和专项检查,提高农资经营者的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意识,净化农资市场。在农产品购销中,协会积极引导购销大户与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并严格遵守合同约定,做到“质量、价格、时间”三保证,坚持杜绝价格、质量欺诈的现象,保障农民和消费者利益。2011-2013年,协会通过会员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4.5亿元,为农民提供中介服务2700余次,以实实在在的服务,赢得了农民的信任。

  3、建立动态诚信评价机制。一是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协会通过两年的探索,总结实践经验,经过协会会员民主讨论,制订并在2013年7月19日二届二次理事会上表决通过了《文成县农产品经纪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实施办法》,明确评价工作的实施主体、评价对象、评价要素、采集内容、信用等级标准、信用评价流程、授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建立有效的农户信息采集机制。协会立足评定对象人在农村,发挥协会的组织作用和熟悉会员的优势,重点从农村“熟人社会”的社会信誉等方面开展细致的调查,结合生产经营情况,力求客观反映会员的实力和信用情况。同时从社区、银行、工商所、公安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和群众多渠道深入了解农产品经纪人较为全面的信用情况,为会员信用等级评定提供真实的素材,确保信息全面、真实。三是做好会员信用等级评定管理。会员信息采集小组采集信息后,向协会诚信评定小组提出信用等级评价的初步意见,协会诚信评定小组进行复评,并将复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向会员和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农户信用评价的公信力。会员信用等级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对会员的资质、承诺、经营、服务和社会诚信等五个方面的进行分项评分,满分为100分,综合得分在95分以上为AAA级,在85分以上为AA级,在75分以上为A级。对得分75分以下者暂时不作评定,并相应给予提出整改意见。对当年信用优良,在社会上无不良行为记录的A级以上农产品经纪人,可给予晋升一个等级。

  二、搭建银企信用平台,主动服务农村金融

  协会“想会员根本所想,帮企业根本所需”,积极与农村金融单位对接,主动为银行和会员提供服务,在两者之间架起合作的桥梁,帮助会员企业、农产品经纪人解决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2013年,协会为会员和农民向银行争取贷款1700万元,累计已达4000万元。

  1、信用信息对接。协会将会员信用等级评定的结果建立会员信用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将会员基本信息、资产状况、产品质量、合同履行、遵纪守法、不良记录以及资信等级等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各涉农部门、金融机构依托该数据库共享农户信用评价结果,使信用等级成为银行向经纪人发放贷款额度的重要参考依据,不仅帮助银行有效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高政策和金融支持力度,而且还在会员中间强化了诚信意识。目前,协会已经与文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成县北银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协议,对43名会员获得相应等级的农产品经纪人给予确认,同意对高等级的会员授信额度30-50万元。

  2、金融服务对接。一方面,协会加强与银行的合作,积极配合金融普惠工程、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的开展,全力支持银行的各项业务开展;另一方面,向银行介绍优质客户资源,积极主动帮助会员、农业企业争取信贷资金,帮助银行搞好农贷调查工作,对会员还款情况进行跟踪,支撑金融机构按期收贷收息,以此增强会员信誉监管,优化投资环境。在银企之间建立起一种互信、互利、合作的优越协作关系,促进银企两边坦诚沟通,精诚协作,互惠双赢。

  三、培育农户诚信意识,重塑社会信用体系

  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良好的诚信环境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重要条件,要重塑农业行业的信用体系,必须要强化农户诚信意识的培育。

  1、开展教育普及诚信。协会积极组织农产品经纪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把诚信教育作为培训的必修课。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引导会员及时消除“老实人吃亏”、“讲诚信没好处”的错误观点,明确诚信是立身之本、发展的根本,是自身的根本利益之所在。自2012年以来,协会共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培训5期,培训466人次。通过教育,使会员在思想上实现了“要我讲诚信”向“我要讲诚信”的根本转变。

  2、典型示范引导诚信。在协会会员中除有19人担任县及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表外,大部分的会员都是较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家或较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经纪人,为进一步提升会员的诚信意识,协会每年开展“诚信经营户”、“党员示范经营”评比活动,要求参评农产品经纪人自评必须如实申报,要在经纪业务以及社会经济交往中诚信优良,对查实的违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对评定的结果实施动态管理,通过示范引导会员处处讲诚信、事事讲信用。

  3、奖罚分明激励诚信。一是联合出台惠农贷款举措。协会联合县农信担保公司、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涉农金融机构要出台惠农贷款措施,本着“穷可贷,富可贷,不守信用不可贷”的原则,对高等级信用会员实行“担保优先、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的政策,让信用评价高、信誉好的会员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使广大会员认识到“诚信是金”的硬道理。二是建立财政贴息扶持政策。协会积极向地方财政、农业、供销合作社等部门争取政策,对诚信度高的种养殖大户、低保户、低收入农户贷款,给予一定额度的贴息,适当减轻农户负担。三是建立“信用黑名单 ”制度。协会不断完善完善失信信用记录和披露制度,一旦会员出现价格欺诈、质量假冒伪劣等失信行为,协会将其列入“信用黑名单 ”,采取记录、警告、取消会员资格等手段进行惩戒,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约。

  (责任编辑:高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